微创手术 精准施治丨肝胆胰外科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手术侧记
“现在感觉怎么样?进食怎么样?胃口好点了吗?”台州医院东院区19A病房内,主任医师张法标和副主任医师张财明正在老张(化名)的床前问诊。“好多了,最近胃口也比之前好了。”老张妻子说,“饭能吃了,精神头都变得好了,现在连和我说话的声音都变响了。”落地窗外阳光照射进来,病房里一片祥和的医患景象。
一个月前,来自仙居的老张经常感觉腹痛、腹胀,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差,刚开始几天老张和家人并没有很在意,直到一个星期后,老张的症状并未减轻反而发起烧来。老张和妻子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院给出的诊断是感染发烧,却没有更精准的答案。求医无果,老张和妻子决定来台州医院感染科看个究竟。入住感染科后,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老张的胆管和胰管都有扩张,但原因不明,后转入肝胆胰外科进一步诊治。 转科后,肝胆胰外科团队第一时间为老张安排了“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其十二指肠乳头出现了“菜花”样的肿块,组织活检最终结果为“恶性肿瘤”。老张和其家人希望可以为其摘除肿瘤,解除病痛。
据肝胆胰外科张法标主任医师介绍,十二指肠乳头癌是十二指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属中度恶性的肿瘤,相对于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来说,十二指肠乳头癌总体的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生存时间要明显好于胰腺癌,但若想要彻底切除病灶,还是需要行类似胰头癌切除的手术,也就是被业内称之为 “珠穆朗玛峰”的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普外科最大、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其手术难度大、手术风 险高,且并发症风险也高。 ”张法标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 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目前在很多大医院广泛开展,它具有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该手术不仅考验医生的技术,同时更考验团队的协作配合能力。 ”
经过术前多学科的讨论,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团队最终决定给老张实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手术只需在老张的腹部开5个小孔就可完成。
2022年12月9日,老张的手术正式开始,手术由张财明、杜学峰及其团队共同来完成。 虽然老张的病灶在十二指肠乳头区域,但为了手术的彻底性,术中需要切除胰头、胆囊及胆总管、十二指肠、部分的胃及空肠,涉及的器官多、手术范围大,难度可想而知。经过术中的仔细探查,杜学峰发现老张的右肝动脉“非同寻常”,它并不像常人那样起源于肝总动脉而是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要求手术时要格外小心,不仅要把血管旁的淋巴结全都清除,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右肝动脉的损伤,这就大大增大了手术的难度。 手术台上,杜学峰小心翼翼地分离肿块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在分离的同时时刻关注着右肝动脉的走行,当肿块与动脉完全分离后,肿瘤也被完整切除下来,此时杜主任如释重负,接下来由张财明接力,进行后续的吻合重建工作。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关键的技术,也就是该手术的难点,就是胰腺钩突的切除及胰肠的吻合。”张财明说,“传统的开腹手术,我们可以很直观和真实地与器官接触,更加有手感。而腹腔镜下的缝合、打结,全凭我们和腹腔镜器械的良好配合,它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积累,需要术者极为精细的操作,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进针的角度等原因,需要花不少时间来完成吻合的工作。”
只见张财明十分小心地缝合着每一针,因为他知道,每个吻合口的缝合直接关系着患者术后的恢复,一旦出现胰漏等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腹腔内出血,进而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
历时8小时,手术团队顺利完成了对老张的手术,把老张送出手术室后,团队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术后,经过肝胆胰外科团队的精心照料和治疗,老张恢复得十分顺利。12月19日,也就是老张术后的第十天,张法标和张财明来到老张的床边进行查房。老张表示,自己现在感觉很好,“我非常感谢肝胆胰外科的医生们,是他们医疗技术为我创造康复的机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肝胆胰外科领域最大的手术之一,需要组建一个相对固定的核心团队,借助合作之力,培养相互间的默契、共同成长,台州医院肝胆胰外科团队在此方面有独到的经验,自2017年完成首例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该团队积极开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目前年开展30余例,为台州及周边地区的百姓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供稿 | 孙叶一
编辑 | 小 南
责编 |李沂航
审核 |吴践帆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