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王东信主任团队——追光·中国麻醉行业科研一览(2021-2022)-华北篇
前言
PREFACE
岁月荏苒,时光不居,创新中国笃行致远,搭建起广阔的平台,赋予麻醉学更多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国内麻醉学日新月异,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重磅发表,攀画学科发展的崭新蓝图,为行业崛起注入了源源动力。
见微知著,原始见终,为集中展示中国麻醉行业科研新成果,促进麻醉行业不同领域间学习交流,激励麻醉同仁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积极投身学科科研事业,特精选一批颜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以飨共勉。
借此契机,我们也将优秀企业的科研成果、发展规划,及企业管理者的科研感悟集萃汇编,展示中国企业麻醉、围术期产品科研创新成就,供行业内互动分享,推动行业再攀新高峰,再创新辉煌。
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我们携手共进、志存高远,共同见证中国麻醉行业科研创新的累累硕果,共同见证榜样的澎湃力量!
2021-202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王东信
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法国南锡大学医学院医学中心Brabois医院访问学者
◆北京医科大学博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
◆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大学麻醉学系前任主任
◆北京大学重症医学系副主任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副会长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睡眠医学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麻醉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常务编委,《Anesthesiology中文版》常务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编委,《PLOS One》编委。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发表论文330篇,累计影响因子567.254分,获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长期从事围术期神经保护的研究,在Lancet、Br J Anaesth、Anesthesiology、J Anesth、BMC Anesthesiol、Int J Surg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系列研究论文。牵头国际16项和国内25项多中心研究累计纳入受试者逾3万例。研究结果写入5项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执笔3部围术期脑保护国内专家共识。承担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首都特色研究基金2项,吴阶平基金3项,国家973项目1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1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1项,北京大学临床研究基金1项,北京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国家教委归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卫生部科研基金2项。专利4项。获得Anesthesiology年度最佳中国作者荣誉称号;中国麻醉学杰出研究学者。
01、团队在术中精准麻醉管理和药物应用策略方面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
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对防治PND也具有一定前景。本团队一项双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本团队另一项纳入620例老年非心脏大手术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6 μg/kg输注10分钟,0.5 μg/kg/h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1小时)可以使术后谵妄发生率由11.0%降低至5.5%(RR=0.53, 95% CI 0.30-0.94, P=0.026)(图1, Br J Surg,2020)
图1 老年非心脏大手术患者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啶与安慰剂谵妄发生率对比(Br J Surg,2020)
麻醉方式与PND
团队最近发表一项5家单位参加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该研究纳入1802例老年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全身复合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结果显示联合使用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可以使术后谵妄发生率降低64%(从5%降低至1.8%; RR=0.351, 95% CI 0.197-0.627, P<0.001)(图2, Anesthesiology, 2021)。这也是该领域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干预性临床研究,被Anesthesiology列为封面文章和年度十大研究之一。
图2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组术后7天谵妄发生率比较 (Anesthesiology, 2021)
02、团队在优化术后镇静镇痛方面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ICU患者:本团队在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纳入700例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的老年患者,术日当晚小剂量输注右美托咪定(0.1 μg/kg/h)改善了术后早期睡眠质量、减少了术后谵妄的发生(OR=0.35, P<0·0001),同时也减少了术后非谵妄并发症、增加了7天内出院率。这是国际上第一次报告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改善睡眠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发表在Lancet。团队对入组该研究700例病人进行了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术后早期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提高了术后2年内生存率,并改善了术后3年存活病人的生存质量和认知功能(图3, Ann Surg, 2019)。
图3 A.右美托咪啶减少术后谵妄每日患病率。B. 在所有人群中,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术后3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术后6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生存率右美托咪定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 =0.012, 0.049, 0.040)(Lancet, 2016; Ann Surg, 2019)
多模式镇痛与PND:
疼痛是导致围术期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术后急性疼痛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是研究热点。团队近期研究共纳入1497例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40.3%,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8.1%。术前患有认知障碍患者在术后72小时内的时间加权平均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3-5]vs3[2-5],P=0.004),且谵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12.9%[78/603] vs 4.9%[44/894],P<0.001)。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术前认知障碍是术后急性疼痛时间加权平均分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急性疼痛在术前认知障碍和术后谵妄的关联中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术前认知障碍的患者通过急性疼痛(每增加1分)的中介作用使发生谵妄的风险增加0.4% (95% Cl 0.1-1.0%) (图4,Br J Anaesth, 2022)。
图4 术前认知障碍通过术后急性疼痛的中介作用增加术后谵妄发生率(Br J Anaesth, 2022)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