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隐源性肝硬化”和“MAFLD肝硬化”隶属两个不同概念,具有不同的肝脏相关结局,不应混为一谈。
隐源性肝硬化,又称不明原因肝硬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最终可进展至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脂肪性肝病曾被认为是隐源性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
在“2022年天津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六届APALD天津市联盟肝病消化年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京杭副教授就“隐源性肝硬化与NAFLD/MAFLD肝硬化”进行学术分享,肝胆相照平台将精彩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病 例
患者女性,64岁,主因“发现肝功能异常4个月”入院。
现病史:4个月前患者体检发现ALT 54U/L,AST 42/L,ALP 55U/L,GGT55U/L 。腹部CT显示肝硬化,贲门-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肝脏弹性超声 CAP 268,E 19.9KPa。病毒、自身免疫性肝病、铜代谢/铁代谢均无异常。
既往史/个人史:高血压,糖尿病,20岁以后持续BMI 26kg/m2,不嗜酒。
查体:164cm,70kg,肝掌阳性。
初步诊断:隐源性肝硬化?NAFLD/MAFLD肝硬化?
一、概念
隐源性肝硬化是指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排除常见原因,如病毒、酒精、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遗传代谢因素等,占所有肝硬化的5%~10%。NAFLD肝硬化定义为有肥胖症、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或)NAFLD病史的隐源性肝硬化。
2020年初,由22个国家30位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小组发布的有关MAFLD新定义的国际专家共识声明,提出了全面又简便的MAFLD诊断标准。新的诊断标准是基于肝脏脂肪积聚(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组织学(肝活检)、影像学及血液生物标志物证据,同时合并以下3项条件之一: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规定存在至少两项代谢异常风险因素者为代谢功能障碍。MAFLD的诊断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MAFLD诊断流程
该小组还提出了MAFLD相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肝硬化患者只要符合MAFLD的新定义,即可诊断为MAFLD相关肝硬化,即使缺乏典型的脂肪性肝炎组织学表现(无或低于5%肝细胞脂肪变性);如果MAFLD相关肝硬化患者存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或过量饮酒,可以诊断为多重病因肝硬化。
NAFLD是一种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酒精性肝病、HBV和HC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肝病,除外药物、全胃肠外营养、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β脂蛋白缺乏血症、脂质萎缩性糖尿病、Mauriac综合征等导致的脂肪肝。而MAFLD是一种确定性诊断,只要符合诊断标准就可以诊断。
二、隐源性肝硬化特征
美国一项研究[1]比较了隐源性肝硬化患者和病例对照组中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患病率,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病例对照组相比,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的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更高。在一项墨西哥研究[2]中,纳入了134例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结果显示隐源性肝硬化组代谢综合征、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疾病对照组(包括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3例酗酒患者和2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在性别、年龄或肝功能检查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组代谢综合征、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其他原因继发肝硬化患者。
此外,与其他原因继发肝硬化患者相比,隐源性肝硬化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更高。另有一项马来西亚回顾性队列研究[3]比较了隐源性肝硬化和非隐源性肝硬化的临床结果。与非隐源性肝硬化相比,隐源性肝硬化患者在初诊时年龄较大,男性较少,病情严重程度较轻,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包括代谢综合征的各种疾病成分,如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较高。
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可能与隐源性肝硬化非肝脏相关的发病率有关,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非肝脏相关疾病可能包括中风和心血管疾病,这两种疾病都与NAFLD相关。
徐京杭教授团队的数据也表明,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相比非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男性更少,转氨酶更低,凝血功能更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更高。
三、隐源性肝硬化与NAFLD/MAFLD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隐源性肝硬化”和“MAFLD肝硬化”隶属两个不同概念,具有不同的肝脏相关结局,不应混为一谈。在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OS)数据库2002-2016年等待肝移植的44 462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现,隐源性肝硬化和NASH肝硬化临床特征不同。NASH代谢异常更突出,2型糖尿病比例高,肥胖比例高,肝细胞癌比例高。而在UNOS数据库中,从2002年-2016年,被诊断为NASH的病例比例从1%增加到16%,而隐源性肝硬化则从8%下降到4%。主要原因是早期有很多病因不明的隐源性肝硬化病例,肝病学界并未认识到是由NAFLD/NASH所致。
总的来说,隐源性肝硬化不罕见且与NAFLD/MAFLD肝硬化不相等。当遇到不明原因肝硬化时应格外关注代谢因素。未来在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
1. POONAWALA A, NAIR SP, THULUVATH PJ. Prevalence of obe- sity and 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cryptogenic cirrhosis: a case - control study[J]. Hepatology, 2000, 32(4 Pt 1):689 -692.
2. TELLEZ-AVILA FI, SANCHEZ -AVILA F, GARCIA -SAENZ - DE-SICILIA M, et al.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obe sity and diabetes type 2 in cryptogenic cirrhosis[J1.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30):4771 -4775.
3. MOHAMMED OK, MAHADEVA S. Clinical outcomes of crypto genic compared with non -cryptogenic cirrhosis: A retrospec- tive cohort study[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 30 ( 9):1423-1428.
专家简介
徐京杭 副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疾病科 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肝硬化和门脉高压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病相关感染协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炎学组成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学组成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两项,北京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参与编写教材或专著4部,参译专著2部
整理/肝胆相照平台 审阅/徐京杭教授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