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通过身体的自然腔道操作,创伤小,可反复操作,是目前治疗胆管结石的有力手段。
日前,北京医院消化内科在手术麻醉科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为一位97岁超高龄患者进行全麻状态下ERCP胆管取石术。这是我院成功行ERCP取石的最高年龄记录,标志着消化内科ERCP取石及相关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老人因腹股沟疝、腹痛入院,同时合并肺部感染、脑血管病、胆石症等疾病。腹股沟疝经治疗稳定后,又出现反复发热、腹部不适,伴有肝酶及胆红素的波动。经多学科讨论,认为患者胆管结石导致胆系感染,鉴于患者高龄,外科手术风险极高,拟行ERCP取石。
但超高龄老人的全身性生理功能低,对麻醉和治疗的耐受能力差,且并存其他疾病,消化内科顶着巨大压力,在充分评估风险、制定一系列预案后,罗庆锋主任带领刚锐副主任医师、张帆主治医师、李建蕊护士等团队成员一起,在手术麻醉科华震主任、段宏军主任医师和李佳政医师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成全麻状态下ERCP操作,成功一次性取出胆总管内大量结石,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该操作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行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最早该项技术主要用于诊断胆总管结石、胆道良恶性梗阻、胰腺占位等胰胆系统疾病。随着无创影像技术的进步,该项技术由检查转向治疗,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各种原因导致的胆管狭窄,以及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取石等。
胆管结石是胆系疾病的常见病,是胆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临床表现为胆绞痛、梗阻性黄疸、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以往一般由外科行手术治疗,但该病复发率高,反复手术亦面临操作困难、胆瘘等风险。而ERCP通过身体的自然腔道操作,创伤小,可反复操作,是目前治疗胆管结石的有力手段。
北京医院消化内科在罗庆锋主任的带领下,勇于担当,从患者角度出发,急患者之所急,胆大心细,评估充分,制定方案个性化,让每位患者均能得到合理的治疗。该患者的成功诊治,是对北京医院多学科协作的肯定,同时标志着我院麻醉配合下的ERCP取石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消化内科未来将继续为复杂的胆道结石、胆管肿瘤、胰管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医疗服务。
便民小贴士
罗庆锋,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内镜治疗消化系疾病。
刚锐,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消化疾病。
撰稿:消化内科 刚锐
审校:消化内科 罗庆锋 刘晓 宣传处 孔竞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李赵城
编辑制作:宣传处 吴一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