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型新冠感染累及肺早期影像学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所致的肺炎的确诊需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核酸检测综合诊断
由于样本取材、检测程序都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因此存在一定的假阴性。胸部CT检查快速、便捷,利于发现感染患者早期肺部微小病灶,能在筛查、诊断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本中心新冠感染合并肺炎小样本数据统计中,患有基础病或久咳不愈者中,阳性率达25-50%。因此新冠肺炎并非累及上呼吸道,有一定比例的轻型和普通型已经累及至肺。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肺部是什么样的影像学表现呢?新冠病毒感染什么时候需要做CT检查?我们通过随机选择的9个病例来给您答案。
9例普通型新冠感染肺部影像学表现
病例一:男性 72岁 新冠感染,咳嗽,已无发热,血氧饱和度减低 90%。
结合病史,诊断清晰,无需鉴别:考虑为新冠病毒感染所致肺炎,建议治疗后复查。
病例二:张医生,35岁,发现新冠感染症状10天,目前已无明显发热。目前症状:乏力,十多天来一直间断性咳嗽。既往体检,胸部CT未见异常,未见磨玻璃结节。手指血氧饱和度96%
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及小斑片影,右肺为著,结合病史,考虑为新冠感染所致肺炎。
病例三:武医生,感染新冠病毒10余天 近期乏力,间断性咳嗽10余天,目前无发热。手指血氧饱和度95%。
双肺多发斑片状、絮团状及磨玻璃样结节灶,结合病史考虑为新冠感染所致肺炎。
病例四:保安 李大哥 45岁 感染新冠病毒 11天,仅第一天轻度低热,最近偶有咳嗽10天。主动要求行CT检查。
肺内多发磨玻璃结节,多考虑新冠感染所致肺炎。
病例五:陈先生 50岁 新冠感染10余天,咳嗽加重。要求行胸部X光检查。
X光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多于新冠感染所致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行CT检查。
病例六:武先生,70岁 ,感染新冠10余天 咳嗽 目前无发热。
左肺下叶单发磨玻璃结节,首先考虑新冠病毒感染所致
病例七:花先生 85岁 感染新冠病毒,咳嗽症状明显。
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及磨玻璃样改变,肺内多发斑片及索条样密度增高影,结合病史,考虑为新冠感染所致肺炎,请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排除合并细菌性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
病例八:咳嗽、咳痰1月余。近10天感染性新冠病毒。
1.右肺下叶巨大软组织肿块,其内见充气扩张的支气管影像,病灶中心可见液化坏死去,考虑为感染性病变。 2.双肺其余部位多发斑片状、斑点状及磨玻璃样改变,考虑病毒性肺炎合并其他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
病例九:男性 72岁 新冠感染2周 ,目前无发热、无咳痰,偶有咳嗽,略有胸闷,其余无特殊症状。看到最近的一些新闻担心肺部有感染前来检查。
双肺多发斑片状、絮团状、磨玻璃样病变,结合病史,考虑为新冠病毒感染所致肺炎。
该患者无太明显的症状,类似我们大多数人轻症和普通型感染以后,由于自己警惕性高来检查。肺部感染其实已经相当严重,虽然还没有达到“大白肺”的状况,但病毒感染继续将会在短时间内就会形成广泛重症肺炎。目前已经交待患者家属马上到医院治疗。
讨论
1.病毒性肺炎病理改变
(1):气管-上皮和周围间质性炎症。
(2):肺内-细支气管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
(3):肺泡内出血、水肿、透明膜形成。
2.病毒性肺炎影像学表现: 间质炎症:
(1)磨玻璃;
(2)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隔增厚;
(3)小叶核心结节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边界模糊的小叶核心结节 DAD肺泡出血、水肿:
(1)磨玻璃;
(2)实变。 细支气管炎:
(1)树芽征;
(2)空气储留。
3.新冠病毒感染什么时候需要做CT检查?
(1)用了退烧药,但体温仍持续高于39度超过3天且没有下降趋势;
(2)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指脉氧低于93%;
(3)存在基础病的老人且症状加重;
(4)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好转,但持续咳嗽且越来越严重。
提醒:阳转阴后依旧咳嗽、气短、胸闷、活动多一点喘,请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看看是是否已经转为肺炎,因为白肺是重症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一旦转为重症,死亡率是极高的。
4.《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指出,部分轻症患者也可以出现肺炎表现,但如果没有其他重症的表现或危险因素,并不一定预示不良预后。出现肺炎的影像表现而无其他危重症因素并不构成住院指征。
(本文病例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