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COVID-19 新变体,是千钧一发,还是杞人忧天

2023-01-04 15:28   BMJ

重要的是,需要注意,重复感染引发的疾患,不一定与前次发病具有相同的临床病程。

以下文章来源于BMJ临床实践

目前没有研究表明 XBB 变体所致重复感染会比首次感染轻,只有早期证据表明 SARS-CoV-2 其他变体的重复感染可能不会比首次感染更重。但 COVID-19 的重复感染目前还缺乏得到广泛公认的病例定义,且病例相对较少,因此 XBB 的重复感染到底会发生什么,仍需要更多数据进行论证。

近期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布的数据,使一种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SARS-CoV-2] 变体 XBB.1.5 进入了公众视野,引发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40% 的美国 COVID-19 确诊病例由 XBB.1.5 引发,取代了BQ.1和BQ.1.1成为美国头号流行毒株,而仅在一两周前,这一比率仅有 20%。在美国西北地区,XBB.1.5 的确诊病例数甚至占据了 75% 的绝对优势。

56421672789576725

美国现行 COVID-19 变体流行概况*图表源自美国 CDC 官方网站

XBB 变体最早于2022 年 8 月在印度被发现,它是奥密克戎亚变体 BA.2.10.1 和 BA.275 的重组变体。它出现后不久,即迅速占据印度 COVID-19 疫情主导地位,并蔓延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目前已在全球 70 余个国家和地区登陆。XBB 变体在传播过程中,又进一步演进为 XBB.1 和 XBB.1.5 两种类型。而后者由于具有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和细胞结合力,使得 COVID-19 疫苗的保护力下降,并产生了更多的突破性感染。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发表于 CELL 杂志的研究报道称,即使接种两剂 mRNA 疫苗,也无法诱导对于 XBB.1 和 XBB.1.5 的高水平中和抗体,从而难以预防 COVID-19 的重复感染

48681672789577038

奥密克戎亚变体受体亲和力峰值比较

尽管 XBB.1.5 在部分国家呈现出生长优势,但世界卫生组织(WHO)暂未将其归类为“受关注变体(variant of concern)”,亦认为其暂时未呈现出与新发感染增加的持续相关。较为重要的是,目前的数据暂未显示初次遭遇该变体感染的病例疾病严重程度升高,更无证据显示该变体呈现出“专攻胃肠道”的发病特性。

早期证据表明,相较于其他奥密克戎变体,XBB 变体重复感染风险的确有所升高,然而,这一风险可能多发于初次感染病原体为奥密克戎变体流行之前的病毒变体(例如 α 变体、δ 变体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 XBB 变体重复感染病例的疾病严重程度高低,目前尚无高质量证据予以解释和支持。

发表于 NEJM 的研究文章表示,对早期毒株行之有效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在 XBB 变体中却显得效果不佳,但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TM)和 remdesivir 等抗病毒药物似乎仍然有效。

所以,止泻药囤还是不囤,这个问题,还是交给科学和证据来解答吧。

知识扩充:COVID-19 重复感染

重复感染是指既往确诊感染后的新发感染(即SARS-CoV-2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呈阳性),与持续性感染和复发有所不同。目前尚无 SARS-CoV-2 重复感染的标准病例定义。

重复感染病例较为少见

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报道称,奥密克戎变体流行之前时期,总体重复感染率为 0.65%。该比率在高危人群中更高(1.6%),而有症状的重复感染率较低(0.4%)。在 18 项研究中,重复感染风险介于 0% 至 2.2% 之间,既往感染可使重复感染风险降低 87%。保护率至少可在 7 个月内维持于 80% 以上。

对于以下情境需考虑重复感染

上一次 RT-PCR 检测呈阳性后 90 天或更长时间,再次进行 RT-PCR 检测呈阳性

既往 RT-PCR 阳性感染患者明显完全恢复(即先前症状消退)后呈现新发症状,以及复查 RT-PCR 检测呈阳性。

诊断

相符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证据(例如低 RT-PCR 循环阈值)可足以诊断重复感染。但是,应对风险进行评估后,与传染专科医生一同做出诊断,风险评估包括分析现有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可能出现重复感染。如有可能,应通过配对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确认重复感染。

治疗

对于疑似重复感染患者,应视同其具有传染性,与对待新发感染或首次感染一样。建议患者自我隔离,等待进一步检查和临床风险评估。重要的是,需要注意,重复感染引发的疾患,不一定与前次发病具有相同的临床病程

参考文献:

  1. 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variant-proportions

  2. Wang Q, Iketani S, Li Z, Liu L, Guo Y, Huang Y, Bowen AD, Liu M, Wang M, Yu J, Valdez R, Lauring AS, Sheng Z, Wang HH, Gordon A, Liu L, Ho DD. Alarming antibody evasion properties of rising SARS-CoV-2 BQ and XBB subvariants. Cell. 2022 Dec 14:S0092-8674(22)01531-8.

  3. Imai M, Ito M, Kiso M, Yamayoshi S, Uraki R, Fukushi S, Watanabe S, Suzuki T, Maeda K, Sakai-Tagawa Y, Iwatsuki-Horimoto K, Halfmann PJ, Kawaoka Y. Efficacy of Antiviral Agents against Omicron Subvariants BQ.1.1 and XBB. N Engl J Med. 2022 Dec 7:NEJMc2214302.

  4. TAG-VE statement on Omicron sublineages BQ.1 and XBB (2022).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news/item/27-10-2022-tag-ve-statement-on-omicron-sublineages-bq.1-and-xbb (Accessed: 1 November 2022).

  5. Nicholas J. Beeching, Tom E. Fletcher et a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https://bestpractice.bmj.com/topics/en-gb/3000201. Last updated 08 Dec 2022.

关于 BMJ

BMJ 出版集团(BMJ)是英国医学会下属专业机构。经过180 多年的发展,BMJ 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医学知识提供者,覆盖了医学期刊、临床决策支持、医学教育、医疗质量改进等业务领域。

BMJ旗下出版近70种医学期刊,其旗舰刊《英国医学杂志》(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简称 The BMJ)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综合医学杂志之一。其出版的循证医学资源,例如临床决策支持工具BMJ Best Practice 临床实践、在线学习资源BMJ Learning,在线测考系统BMJ OnExamination 等,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XBB,感染,变体,阳性,新冠病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