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CCO·回顾|中国原创研究 (一)
由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协办,三度医学、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网承办的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整合心脏病学分会学术会议于2022年11月20日顺利召开。
01
会议邀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玉玲教授分享了“α-酮戊二酸通过激活AMPK通路改善苏尼替尼诱导的心肌凋亡和氧化应激”。张教授首先指出,舒尼替尼可能通过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激活心肌细胞自噬机制产生心肌损害。文献中显示高水平α-酮戊二酸与心衰的预后不良相关。因此张玉玲教授团队首先收集了单用TKI抑制剂治疗肿瘤的临床病例,检测发现患者EF下降组α-酮戊二酸水平明显升高。之后构建TKI心肌损害小鼠模型,通过回补α-酮戊二酸可改善TKI心肌损害。后通过细胞实验探究了α-酮戊二酸改善TKI心肌损害的深层次的机制是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改善TKI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产生。张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为TKI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02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公永太教授 分享了“培哚普利通过PI3K-AKT通路防治伊布替尼相关房颤”。公教授首先介绍了伊布替尼导致房颤的流行病学研究。同时他也指出,伊布替尼引起房颤的机制尚不清楚。公教授团队通过构建伊布替尼大鼠模型,检测发现房颤诱发率升高、房颤持续时间延长,提示伊布替尼可增加房颤易感性。同时病理发现伊布替尼可导致心房扩大和纤维化改变。随后研究团队通过细胞实验发现伊布替尼通过抑制肺内皮细胞PI3K-AKT通路诱导RAS激活。而培哚普利可通过抑制伊布替尼诱导的RAS和CSK-Src激活产生保护作用。该研究支持循环RAS激活是伊布替尼引起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研究成果为伊布替尼相关房颤事件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03
云南省肿瘤医院杨润祥教授 分享“蒽环类药物微量泵入减轻心脏毒性基础及临床研究”;杨教授首先介绍了蒽环药物心脏毒性的特点。强调其慢性迟发性心脏毒性与累计剂量呈正相关。即使低剂量或首次使用也可引发心脏毒性。而其主要的心肌损伤机制和氧自由基有关。杨教授团队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微量泵入的给药方式可有效减轻蒽环药物心脏毒性,并取得丰硕的成果。随后通过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证明了微量泵入的方式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最后,杨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对右丙亚胺改善蒽环药物心脏毒性作用的研究成果,指出右丙亚胺既可以改善心脏毒性且不影响抗癌疗效。
04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旭平教授 分享“无创放射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李旭平教授指出了目前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现状和存在的瓶颈。强调虽然心内科的消融治疗和外科的手术切除效果均比较明显,但依旧存在风险高、难度大、疗效差异性大,难以推广等诸多问题。而无创的精准放疗是否可解决这些问题?李教授团队分别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团队还对比了无创心脏放射消融和经皮间隔化学消融疗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效果。李教授的研究为临床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治疗方案。
05
中国原创研究第一板块汇集了国内肿瘤心脏病学诸多基础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咖。专家们着眼于临床问题,着手于基础研究;用基础理论研究指导临床肿瘤心脏病相关问题的治疗与预防。中国原创研究不仅解答了国内临床医生的困惑与疑问,同时也在国际肿瘤心脏病领域分享了中国研究成果,发出了中国声音。
图文设计:三度医学 Gin
排版编辑:三度医学 Qian
版权声明
版权归“三度医学” 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且在醒目处注明 “转自三度医学 - iCardioOncology”。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