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时意外刺破血袋插口端,如何处理?
上周日的中班,张护士带着刚入科不久的小李护士进行床边输血操作,因小李护士穿刺时突破力度过大,未及时控制好针头方向,直接刺破了血袋插口颈处。
眼看血液瞬间从破损处漏了出来,张护士立即从手足无措的小护士手中接过血袋并迅速倒置,将输血针头稍稍退出破损处少许。接下来一边轻声安抚患者和家属,一边吩咐小李护士用0.5%碘伏消毒血袋刺破部位及周边2-3次。待消毒液干后,用无菌留置针敷贴对血袋破损处进行平整粘贴,粘贴时仔细将破损处及周边密封严密。
做完这些,张护士随后轻轻将输血器针头取出,更换新的无菌输血器重新穿刺。接着把处理好的血袋挂在输液架上,观察留置针敷贴部位未出现渗血后,轻轻对血袋进行挤捏,观察也未出现渗血情况,这才放下心来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原因分析
上面这一案例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并不鲜见,分析原因有血袋制品的性质和护士的操作水平两个重要的相关因素:由于血袋制作材质薄软且端口处较短,输血器针尖锋利且相对较长,护士操之过急、穿刺时用力过猛、未规范操作,极易容易刺破端口颈处,造成一定程度的血液污染和浪费,导致患者和家属的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
规范操作
加强对血袋刺破的处理是输血治疗过程值得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发生血袋被刺破造成渗血漏血时,护士要保持镇静,尽最大努力减少血液浪费(可请其他同事协助处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抚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及时更换血液污染的床单位,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为了避免这种刺破血袋现象的再次发生,临床需加强对护士的专业护理知识培训,尤其使年轻护士认识到血袋的特点,并规范操作:操作时不要急躁,要慢一点,要稳一点。在插入时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其余食指及中指分别握着血袋端口处的前后端,便于固定和掌握力度。另一只手则持输血器,在刺入时不要用力地一穿到底。在端口中间,刺入速度要慢些,遇到阻力缓慢刺入后采取旋转式上升,这个动作最好一气呵成,这样针尖就不会一直贴壁,能有效的避免输血袋被刺破现象的发生。
输血科也可适当选用插口端口径增大的储血装置,或是接口处长度超过输血针头长度且材质相对厚实些的储血袋,方便临床护士操作,从而积极预防血袋刺破。
参考文献
[1]吕伟珍,刘娇.血袋输血插口管径过短致血液渗漏一例[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2):284.
[2] 吴琴琴 . 输血时血袋被扎破的处理[J]. 药物与人 ,2014,27(9):395-395.
来源:护士网 作者:陈丽丹 /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