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的二十大丨“硬核”带头人(十)——杨向东
仁心医术患者心中的“自家人”
她是同事和学生眼中充满激情的“小太阳”,更是患者心中值得托付的“自家人”。
从医 30 余年以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内科学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杨向东始终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务实进取,用真诚的医者仁心、精湛的专业技术、默默的奉献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行的赞誉、学生的尊重、广大患者的好评。
从“兴趣”到“责任”
与不少同行的成长经历相同,杨向东走上从医之路也是在家庭熏陶下做出的选择。“我的母亲是一名儿科医生,小时候经常跟着她用小被褥包裹新生儿。久而久之,就觉得医生的工作非常有趣。”杨向东告诉记者。1989 年,杨向东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医生。
如果说“有趣”是激发杨向东学医从医的最初体验,那么一份份“被需要”的“责任”则是支撑其30余年从医之路的最大动力。
“既然当了医生,就要当一名好医生。”何为“好医生”?杨向东有着自己的标准——“能在门诊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让患者住院 ;能用一种药解决问题,就绝不用两种 ;能用便宜的药就绝不用贵的。”作为一名在临床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杨向东深切体会到,为患者提供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不仅是对患者的关爱,也是对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持。自担任科主任以来,杨向东带领科室对预防性用药、辅助性治疗严格控制,对“大处方”现象定期自查,坚持临床合理用药。遇到经济相对拮据的患者,杨向东还会替患者“精打细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开销,她还曾经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过药费。“患者奔波劳累找我看病,我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对患者的贴心,换来的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除了诊治患者,杨向东还有大量的科研、教学工作和社会活动,但她始终战斗在临床一线,对从省内各地或其他省市慕名而来的患者竭尽所能地认真诊治,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每周二和周四的门诊,杨向东经常是从早上八点一直看到下午六七点才离开诊室,中午只能休息半个小时,午饭时间都非常紧张。“我的患者都非常信任我!”谈及医患关系,杨向东自信满满。
医德是医学生的“生命”
翻阅杨向东的微信朋友圈,出现最多的是她和学生的合影,以及她对学生的殷切寄语。
作为肾内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杨向东不仅注重个人能力提升,而且非常重视带教传承,努力培养新时代的医学生。从事医学教育 30余年,杨向东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承担了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六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及留学生肾内科专业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杨向东积极参与医学临床教学改革,开展制定内科临床见习规范,并亲自示范临床见习流程,录制教学查房视频,带领科室带教教师制定实习、见习带教方案,组织集体备课,对年轻医生进行带教培训。
“面对患者我能深深感受到那份以生命健康相托的责任,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我也同样努力践行一名老师的职责。”杨向东说。在教学实践中,杨向东尤其重视临床见习和实习的作用,重视“互动式”教学在见习、实习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锻炼学生临床医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医学兴趣。并同时注重对研究生科研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塑造研究生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修医德、行仁术。杨向东历来特别重视学生良好行医习惯及医德的养成,以身作则,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在杨向东的心中,医德传授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更是每一位医学生的“生命”。多年来,杨向东的学生也纷纷走上不同的岗位,逐步成为像她一样的好医生。
截至目前,杨向东已培养博士研究生 10 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并有1名博士后在读。杨向东分别于 2017 年、2021 年获“山东大学齐鲁医学优秀教师”“山东大学优秀临床教师”等荣誉称号。
科研是医生的“必修课”
“一个只会看病的医生最多是‘一方名医’,只有从临床中思考问题,去探索、研究并解决问题,才能最终成为‘一代大医’。”杨向东这样说道。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由糖尿病肾病导致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数目巨大。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免疫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核心环节和研究热点。杨向东带领团队首次发现新型免疫调节因子 Tim-3 在糖尿病肾病免疫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填补了此领域的研究空白。
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巨大,目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需研发简洁准确、方便操作的检测手段。对此杨向东率领团队开展了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物筛选及其预警和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等工作,以实现快速、敏感、准确的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和疾病鉴别,从而预测个体患者的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以最终实现疾病的个体化治疗。
多年来,杨向东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 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 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山省科技发展计划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以第二完成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50 余篇 ;参编著作 4 部,参与国内指南和共识共 10 余项。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杨向东还十分注重完善医疗制度、提升科室专业技能。她牵头设立了肾脏病危重症治疗室,带领科室熟练开展肾穿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等技术。
此外,杨向东还着眼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深入思考实践,牵头成立“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肾脏健康管理分会”、山东省腹膜透析联盟及培训基地,搭建了肾脏病多中心诊疗平台,带领全省共同致力于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诊疗,加速推广腹膜透析在省内的广泛应用,在糖尿病肾病、遗传性肾病、肾脏病理、腹膜透析等领域奠定了省内优势地位。
前行有方向,脚下有力量。杨向东 30 余年来对崇高医德的坚守、对学术前沿的探究深深诠释着一名医者救死扶伤、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更为学生们树立了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
来 源:党委宣传统战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