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2分钱!23省联盟耗材集采结果公布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撰文 | 东台
自安徽化学发光集采启动后,IVD领域的带量采购已势不可挡。价格持续向下的同时,行业也在洗牌,市场将走向集中。
01
首次大型联盟IVD集采,结果出炉
12月30日,江西医保局发布《关于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的通知》。
此次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集采,是除新冠相关试剂外,国内首次大型省际联盟体外诊断试剂集采,采购联盟包括江西、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云南等23省(区、市、兵团)。
本次带量采购的品种为按医疗器械管理的用于人体样本体外检测的单品种液体肝功生化诊断试剂。
据观察,拟中选企业包括罗氏、西门子、贝克曼等跨国企业,以及九强生物、迈瑞、美康生物、中元汇吉、迈克生物、透景诊断、复兴诊断等国内企业。雅培并未出现在名单中。
不少产品踩着“复活线”中标,也有企业报出低价。价格最低的白蛋白组,有企业报出2分钱。
(完整结果附文末)
据了解,此次集采各品种的意向采购量按参加本次集中带量采购的每家医疗机构报送的各产品总ml数和测试数的90%(四舍五入取整)累加得出。本次带量采购周期为2年,可视情况延长1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之日起计算。
02
国产企业,收入有望翻倍?
从规则来看,此次江西联盟集采拟中选企业依然采取近期颇为常见的分组淘汰+复活机制。
根据带量采购文件,同一竞价单元内,根据有效申报企业排名确定拟中选企业,拟中选排名与企业排名规则相同。按企业排名由高到低排序确定拟中选企业,中选比例为60%。
按上述规则未能中选的A组企业,承诺向全联盟供应产品且其申报价格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格0.6倍,增补为拟中选企业,且不受中选企业数量限制,其拟中选排名位列按上述规则中选的企业之后。
协议采购量分配上,对排名前60%的企业有所倾斜。
其中规定,按中选排名确定初次协议采购量,初次协议采购量占采购需求的比例见下表:
2019年1月1日以来相关品种取得国家卫健委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第一步的初次协议采购量占采购需求量的比例增加5%(不超过100%),中选产品未分配意向采购量减少5%。专机专用的试剂,第一步的初次协议采购量占采购需求量的比例下调5%,中选产品未分配意向采购量增加5%。
未中选企业的意向采购量的90%和中选产品未分配意向采购量,作为医疗机构的二次协议采购量。在分配二次协议采购量时,医疗机构自主分配给同品种同注册单位A组或B组排名前60%(向下取整)的中选企业的产品,以及本医疗机构已填报采购需求量的中选价格最低的企业的产品。医疗机构应按要求及时进行协议量分配,生产企业进行确认;若医疗机构未分配或企业没有确认,则自动分配给最低价中选企业。
12月30日,迈瑞发布的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谈到,公司参与肝功生化试剂联盟集采的全部项目均以A组中选入围。
据迈瑞统计,2021年其在全国生化试剂的市场份额约为10%。通过此次22省联盟集采的落地实施,未来三年总体份额将大幅提升,其中22省联盟集采涉及的试剂项目收入有望实现翻倍的增长。随着高端生化仪逐步实现大规模装机,生化试剂的规模效应将得到体现,成本也将优化。
03
IVD集采按下加速键,行业开始内卷
自安徽省去年开启化学发光集采以来,IVD行业逐渐被集采笼罩。
除江西肝功生化联盟集采外,安徽省医保局近期还公布了关于凝血类、心梗类临床检验试剂集采文件。
采购产品包括适用于凝血检测系统的凝血六项产品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以及心梗三项POCT检测方式产品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从安徽化学发光集采结果来看,88个临床检验试剂产品完成谈判议价,相关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47.02%。集采执行情况颇为彻底,由于有头部外资企业弃标,市场发生显著变化,雅培、迈瑞等企业分到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迈瑞此前透露,今年上半年化学发光业务在安徽省实现了近80%的增长,新增装机台数较多,且进入了大量的三甲医院,仪器入院时间明显缩短。
迈瑞在近期发布的投资者关系表中指出,医保局未来可能会对更多的IVD领域实施集采。生产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同时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并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科研、运营管理等多个维度,给医院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IVD市场还很分散,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崛起,高端市场仍由外资企业主导。集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国产替代,但高端市场的替代还需要硬实力的提升。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