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是医护人员主要职业危害之一,也是引起血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引起护理人员焦虑与恐惧心理压力的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
自2017年起,《上海护理》杂志精心策划了“指南解读”系列专题。2022年,《上海护理》杂志继续推出了“指南解读”专题,欢迎广大护理工作者阅读与关注!
《上海护理》2022年第12期推出的“指南解读”,特邀上海市护理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处彭飞主任,就《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进行要点解读,以期能为临床护理人员规范落实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提供参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期《上海护理》“指南解读”的精彩看点摘录吧!
《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针刺伤是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职业性损伤,引起的各类血源性疾病感染威胁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身心健康。其一旦发生,便会增加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血源性疾病感染及传播的概率。预防和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是2022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之一。相关学者也积极通过循证的方法获取针刺伤防护最佳证据,规范了临床行为,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率。针刺伤作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并发布了《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文就共识中的要点进行解读,为促进医护人员规范落实针刺伤相关防护措施、提升职业安全防护行为、降低针刺伤伤害、保障职业安全提供参考。
1 针刺伤概述
1.1 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
1.2 主要风险因素 共识从护理人员因素、防护用品因素、工作环境因素、操作行为因素、职业防护培训因素及制度保障因素6个方面分析了引起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2 针刺伤的预防
2.1 职业安全意识 提高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管理者需从思想上重视职业防护、行动上关怀护理人员。医院管理者应为员工提供开放……
2.2 管理 职业防护管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一个重要环节……
2.3 环境 护士工作的环境也是影响锐器伤发生的重要因素。栗昊针对三甲医院锐器伤发生因素的研究表明,工作环境差会导致锐器伤的发生……
2.4 患者 研究显示,通过锐器可传播20多种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如HBV、HCV和HIV等……
2.5 安全器具使用 安全器具使用率低是导致护士在护理操作时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之一……
2.6 规范穿刺操作 护理人员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穿刺操作是降低针刺伤的重要措施……
2.7 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管理对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过程至关重要……
2.8 信息管理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护理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
3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由针刺伤引起经血源性传播的病毒较多,常见的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给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4 小结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主要职业危害之一,也是引起血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引起护理人员焦虑与恐惧心理压力的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
作者简介
彭飞(1975—),女,副主任护师,硕士,主要从事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来源:《上海护理》2022年第12期
审阅:庹焱
文字编辑:龚礼敏
版式编辑:张诗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