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JACC子刊:房颤AI量化消融策略VISTAG SURPOINT优化阵发性房颤消融效果
每日毅讯+
一种人工智能辅助的、量化的房颤消融策略——VISTAGE SURPOINT已在欧洲多项研究中证明了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其可以在安全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房颤消融的效果。然而,在美国的房颤治疗中心还没有相关的临床证据。近期,JACC Clin Electrophysiol杂志发表了相关验证文章。
本研究是一项在美国32个中心进行的前瞻性、非随机、系统批准后临床试验。房颤消融测量包括推荐的VS指数目标的肺静脉隔离(左房前部、房顶或嵴部:550;左房后部或底部:380),以及由研究者决定的、额外的非肺静脉区域消融。受试者随访12个月,包括3个月的空白期。主要安全终点是消融后7天内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有效性终点是12个月内无房性心动过速复发和一组基于严格监测的消融失败事件。严格的监测策略包括每周通过手机监测 [TTM] [第91天至第5个月]、每月TTM [第6至12个月],以及任何使用TTM发现的症状性心脏病发作,加上心电图 [出院时、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12个月]。
研究结果发现:在登记的283名患者中,261名成功插入了导管并接受了消融(安全性验证队列);246人符合所有入组标准(有效性验证队列)。平均透视时间为2.2分钟,导管输送液体的平均量为671mL。只有18.0%的患者使用了Foley导管。达到了主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终点。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14起事件,n=11)。在12个月时,Kaplan-Meier曲线估计免于主要有效性失败的概率为76.4%。根据严格监测和标准监测(不包括TTM),估计的12个月内无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复发的概率分别为81.5%和92.7%。首次通过即完成隔离率为83.1%,表现为30分钟等待期后没有即刻的重新连接。12个月时免于重复消融的比例为94.0%。
毅讯点评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通过人工智能模拟和手术策略指定和目标实现的数字化消融,可以带来安全的手术过程和更加稳定、良好的手术效果。考虑不同的手术中人为主观的策略与技巧影响手术结果的程度不同,在这种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消融手术中,引入量化策略是很好的选择。未来,在诸如RDN等消融手术中是否可以借鉴,也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实现精准化消融、数字消融策略。
参考文献: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ep.2022.06.007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