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短篇论著 | 北京市两所中学在校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

2022-12-31 15:26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这对在校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提高并养成科学、正确的肺结核防治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马千慧1, 尚希钰2, 纪鑫毓2, 郭旸2, 谢娜1, 金阿宁3, 马艳2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人力资源处,北京 10114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北京 100120

通信作者:金阿宁;马艳

来源:中国防痨杂志,2022,44(11): 1213-121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320.

基金项目:通州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领军人才(YHLD2017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种子计划(JH21-5)

摘要

为了解北京在校中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笔者于2019年5月17—31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北京市丰台区2所中学的867名中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对象对结核病防治8条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66.41%(4606/6936),全部知晓率为16.03%(139/867),全部不知晓率为10.96%(95/867)。在学校结核病防治8条核心信息中,调查对象对“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的知晓率最高[82.47%(715/867)],对“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的知晓率最低[43.94%(381/867)]。高中学生的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初中学生[68.12%(3259/4784) vs. 62.59%(1347/2152)],全部不知晓率明显低于初中学生[9.53%(57/598) vs.14.13%(38/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020和4.014,P值分别为<0.001和0.045)。女生总知晓率高于男生[69.03%(2380/3448) vs.63.82%(2226/3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0,P<0.001)。1.85%(16/867)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和身边患结核病的邻居或同学来往;77.51%(672/867)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加预防结核病的宣传活动;接受过结核病宣传教育者仅占35.29%(306/867);学校(包括宣传栏、墙报、黑板报等)、网络和广播电视途径是调查对象最受欢迎的宣传途径[均占87.08%(755/867)]。可见,北京市中学生对学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不高,对不同核心知识掌握程度不均衡;应有针对性开展不同目标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及宣传教育。

关键词:结核;学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问卷调

学生群体人员密度大、接触密切,是结核病发病高危人群。了解在校中学生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的知晓水平,对有效控制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极其重要。为此,笔者对北京市丰台区两所中学的在校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以为对学生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于2019年5月17—31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北京市丰台区2所中学的867名中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经知情同意。

二、方法和内容

1.调查问卷: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1]及《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结合查阅文献及文件,以及咨询相关专家,自行制定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及获取肺结核防治信息渠道等内容。通过问卷星在线答题的方式由2个调查点的在校学生扫描二维码填报,在填报的过程中由接受过培训的调查员给予指导答疑。

 2.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经咨询相关专家并参照《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包括8条核心知识:(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3)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4)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5)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6)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7)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8)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3.指标定义: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是指调查对象正确回答防治知识知晓信息的条目数占总条目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总知晓率(%)=回答正确条目数合计/(答题人数×8)×100%[2];全部知晓率是8条知识全答对人数占总答题人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全部知晓率(%)=8条知识全答对人数/答题人数×100%。单一知识知晓率是指某一条知识答对人数占答题人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单一知识知晓率(%)=某一条知识答对人数/答题人数×100%。

三、质量控制

所有进行问卷调查的人员由研究组统一培训,内容包括结核病的危害、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数据摘录标准、资料录入软件使用的有关注意事项。采用平行双录入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复核和修正。此外,录入完成后再抽取5%的资料进行复核,保证录入完整率和正确率。录入资料时如有疑问,即刻与原始资料重新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或构成比(%)”描述,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基本情况

867名调查对象中,初中生占31.03%(269/867),高  中生占68.97%(598/867);男生占50.29%(436/867),女生占49.71%(431/867);以汉族为主,占94.69%(821/867)。

二、总体知晓情况

学校结核病防治8条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6.41%(4606/6936),全部知晓率为16.03%(139/867),全部不知晓率为10.96%(95/867)。高中学生的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初中学生[68.12%(3259/4784) vs. 62.59%(1347/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20,P<0.001);全部不知晓率明显低于初中学生[9.53%(57/598) vs.14.13%(3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P=0.045)。8条核心知识中,“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知晓率最高[82.47%(715/867)],“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知晓率最低[43.94%(381/867)]。具体见表1。

28191672443460503  

三、不同性别知晓情况

女生总知晓率为69.03%(2380/3448),高于男生的63.82%(2226/3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0,P<0.001)。其中,“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571672443460555  

四、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信念及行为

1.85%的调查对象选择若身边邻居或同学患有结核病“不和他/她来往了”,占比最低;49.02%选择“尽量保持距离”,占比最高。77.51%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加预防肺结核的宣传活动。接受过结核病宣传教育的调查对象仅有35.29%。接受过结核病宣传教育的学生中,获得了解结核病防治信息的途径主要以学校(包括宣传栏、墙报、黑板报等)和网络途径为主,分别占74.84%(229/306)和59.48%(182/306)。学校(包括宣传栏、墙报、黑板报等)、网络和广播电视途径是在学生中最受欢迎的宣传途径,占比均达到87.08%(表3)。

79721672443460607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校中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6.41%,与周勇等报道的黑龙江省初中生的总知晓率(66.7%)较为接近;高于李硕报道的江西省某高中部全体师生总知晓率(52.4%),罗永萍和赵永福报道甘肃省金昌市中学生总知晓率(64.37%),以及洪小冰等报道的厦门高中一年级学生总知晓率(60.5%);低于曹洪等对自贡市高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在校中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尚未达到《“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仍有待提高,学生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亟待加强。本次调查发现,在校中学生对8条核心信息知晓情况掌握不均衡,知晓率在43.94%~82.47%之间,“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的核心知识知晓率水平最低,与欧青叶等[8]研究结果一致。这提示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应对掌握的薄弱点进行多种形式的重点宣教。

本次调查显示,女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高于男生,与王婷等及周勇等报道一致。此外,本次调查发现,高中生8条核心信息单一知晓率及总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初中生,与曹宏伟等研究一致。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受教育程度更高,理解能力也更强有关。

结核病歧视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是普遍存在并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害怕受到歧视,部分学生不愿意公开病情,不愿意主动休学治疗,容易导致校园结核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行为学理论认为,知识是行为的基础,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对调查对象肺结核防治信念及行为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邻居或同学得了肺结核时会选择“尽量保持距离”,1.8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和他/她来往了”。这提示校园肺结核歧视现象仍存在。此外,被调查学生中有22.49%表示不愿意接受有关结核病的宣传教育,64.71%从未接受过有关结核病的宣传教育。因此,应加强关于结核病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克服肺结核歧视现象,真正树立科学的肺结核防治态度。

总之,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提高在校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需要加大政府承诺,学校建立长效机制,多部门配合,创新健康教育的形式,尤其重视学生结核病认知的薄弱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年级的学生的喜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健康教育,并适时调整干预手段。笔者建议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将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持续化。这对在校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提高并养成科学、正确的肺结核防治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 马千慧:酝酿和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数据、起草文章、统计分析;尚希钰:酝酿和设计实验、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指导;纪鑫毓和郭旸: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指导;谢娜:分析/解释数据、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指导;金阿宁和马艳:酝酿和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数据、起草文章、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获取研究经费、指导

参考文献略

编辑:于菲

审校:范永德

发布日期:2022-12-3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结核病,肺结核,感染,健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