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大讲堂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新药盘点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全球成人中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针对这种异质性较强的侵袭性淋巴瘤,在初治阶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取得治愈一直是DLBCL治疗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分子病理的发展及各种单抗、双抗、CAR-T、ADC等创新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出现,为DLBCL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推动了治疗指南的更新。
本期大讲堂,就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邹立群教授为DLBCL病友盘点一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新药进展。欢迎感兴趣的病友和家属朋友们观看。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重点摘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全球成人中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中国DLBCL患者约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54%,占所有淋巴瘤患者的35.75%。美国DLBCL患者约占成熟 NHL 肿瘤总数的四分之一。
治愈是DLBCL的治疗目标。DLBCL患者应遵从医嘱,选择最适合的一线治疗方案,足疗程规范化治疗,争取获得治愈。
DLBCL的一线治疗选择及新进展:
(1)R-CHOP是目前DLBCL的标准一线免疫化疗治疗方案
R-CHOP方案可以使50-60%初治患者获得治愈,但仍有40%患者一线治疗后复发/耐药;
大多数患者疾病进展发生在24个月内,24个月PFS是合理的预后指标。
(2)R-CHOP联合来那度胺(R2-CHOP)
ROBUST研究发现,R-CHOP联合来那度胺(R2-CHOP)在整体人群中未发现PFS获益;中位PFS、OS、EFS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对于60岁以上中高危老年患者,在R-CHOP治疗完全/部分缓解后可以考虑口服来那度胺两年进行维持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
与安慰剂+R-CHOP相比,R2-CHOP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0% vs 48%)、贫血(22% vs 14%)、血小板减少症(17% vs 11%)、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4% vs 9%)等。
(3)【BTK抑制剂】PHOENIX研究: 伊布替尼 + R-CHOP
PHOENIX是一项III期研究,用于比较伊布尼联合R-CHOP vs 单独R-CHOP治疗非GCB型DLBCL患者的疗效:
伊布替尼加R-CHOP未改善ITT(HR,0.934)或 ABC(活化B细胞亚型)(HR,0.949)人群的EFS,在整体人群或ABC人群中未达到其主要终点;
虽然次要分析表明对于年龄<60岁的患者,伊布替尼可增加生存获益,但其毒性影响了老年患者R-CHOP的治疗获益。
(4)【BTK抑制剂】NHL29研究: 伊布替尼 + R-MINI-CHOP治疗初治高龄患者
NHL29研究是一项在年龄>=75岁的初治DLBCL患者中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21家澳大利亚中心入组了80例患者:
2年OS有改善趋势,但在该小样本量研究中未达到提升15%的目标;
尽管在该老年队列中存在相当大的非预期毒性,但存活者的QOL和功能改善是有前景的。
(5)【CD19单抗】FIRST-MIND研究:Tafasitamab vs Tafasitamab + 来那度胺联合R-CHOP
A组和B组患者治疗结束时(EOT)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75.8%(25/33)和81.8%(27/33);
该两种方案均可耐受,且不影响R-CHOP的剂量和疗程;
毒性与R-CHOP联合或不联合来那度胺的预期毒性相似。
(6)【CAR-T】ZUMA-12研究:AXI-CEL一线治疗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
截至2021年5月17日,42例患者入组研究,40例接受axi-cel治疗;
中位DOR、EFS和PFS未达到;12个月估计值分别为81%、73%和75%,12个月时的估计OS为91%;
对于高度未满足需求的高危LBCL患者,axi-cel表现出较高的快速和完全缓解率;
在15.9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缓解持续存在,超过70%的患者在数据截止时仍保持缓解。在早线治疗中未报告axi-cel的新安全性信号。
(7)【双抗】Glofitamab + R-CHOP用于初治DLBCL的安全性研究
Glofitamab(Glofit)是一种2:1分子构型的新型T细胞结合双特异性抗体。
Glofit的结构
初步数据显示,Glofit + R-CHOP治疗1线DLBCL具有极佳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1线DLBCL队列CRS发生率极低,这可能使Glofit特别适合门诊环境,无需住院。
(8)【ADC药物】POLARIX研究:维泊妥珠单抗(Pola)——更精准的“免疫化疗
维泊妥珠单抗(Pola)是将细胞毒药物MMAE偶联于具靶向作用的CD79b单抗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维泊妥珠单抗能够与肿瘤细胞表面靶点特异性结合,被迅速内化至细胞内,释放细胞毒药物MMAE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Pola的结构
POLARIX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国际性III期研究,旨在评估Pola-R-CHP与标准R-CHOP治疗方案在初治DLBCL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与R-CHOP相比,Pola-R-CHP组24个月PFS 76.7%,显著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27%;
Pola-R-CHP组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在Pola-R-CHP组后续需要接受系统性治疗、移植、CAR-T的比例相比R-CHOP组明显下降;
Pola-R-CHP和R-CHOP的安全性特征相似。
2022年CSCO将Pola-R-CHP纳入作为DLBCL的初始治疗推荐(1A类,Il级推荐):
专家介绍
邹立群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肿瘤中心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科副主任,淋巴瘤专业带头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专家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和淋巴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前/候任主任委员
END
编辑&排版:秋识 | 审核:李硕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交流参考, 不作为淋巴瘤病友及家属的用药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