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读片】皮肤病理读片系列第19-21期【附读片视频】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疾病一般分为炎症性疾病、软组织病变、皮肤肿瘤、皮肤感染、全身性疾病渉及皮肤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总共大概有3000种左右。另外,还许多器官疾病都涉及到皮肤,在所有病理亚专科中,皮肤病理以复杂著称。
衡道医学新媒体联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理科打造的“皮肤病理读片系列”正式在“衡道病理”公众号和视频号上线,该系列内容聚焦皮肤疾病病理诊断,由刘业强教授亲自带教读片,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诊断要点总结和鉴别诊断分析。希望后续能为广大病理同仁带来更多有价值的皮肤病理内容!
第19期
病史信息:
61岁,女性,右鼻背发疹1年余,渐增大。
镜下所见:
初步诊断:皮肤肿物。
最终诊断:皮脂腺瘤。
诊断要点解析:
1.组织病理学可见蓝色肿瘤团块及红色导管,肿瘤主体成分由基底样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可见透明成熟的皮脂腺细胞。肿瘤部分与表皮相连,境界相对清楚,大小不一,巢团状分布,部分融合成片,提示良性肿瘤。肿瘤内部可见皮脂腺导管分化,生发细胞比例高于成熟的皮脂腺细胞。 2.临床可见鼻部半球形表面光滑的黄红色结节,黄红色提示皮脂腺来源,表面光滑提示良性肿瘤,病理学所见与临床相符。
鉴别诊断:
本例需与皮脂腺腺瘤鉴别,皮脂腺腺瘤组织病理学可见成熟的皮脂腺细胞比例高于生发细胞,据此可与本例鉴别。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第20期
病史信息:
67岁,男性,面部发疹伴痒2月。
镜下所见
初步诊断:红斑狼疮。
最终诊断: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诊断要点解析:
1.组织病理学可见表皮银屑病样增生,胶原间黏蛋白沉积,血管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组织样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基底膜带可见增厚,灶性空泡化改变,提示结缔组织病。
2.临床可见面部曝光部位红斑鳞屑性损害,实验室检查示A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结合病理学表现,可符合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诊断。
鉴别诊断:
本例需与银屑病鉴别。银屑病临床多见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Auspitz征(+),病理学可见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增生,真皮乳头上沿,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据此可与本例鉴别。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第21期
病史信息:
72岁,女性,右下眼睑皮疹数年,渐大。
镜下所见:
初步诊断:脂溢性角化?黑素瘤?
最终诊断:恶性雀斑样黑素瘤。
诊断要点解析:
1. 组织病理学可见表皮变薄,真皮浅中层胶原及弹力纤维嗜碱性变,提示老年人曝光部位面部皮肤。真表皮交界处可见大小、位置、距离不一的黑素细胞巢,色素失禁,单个黑素细胞增多,部分黑素细胞沿毛囊漏斗部分布。
2. 临床可见面部光老化,色素性棕色斑片,色素分布不均,边界不规整,直径大于0.6,结合病理可符合恶性雀斑样黑素瘤诊断。
鉴别诊断:
本例需与脂溢性角化鉴别。脂溢性角化病理学常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常出现数量不等的角囊肿,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表皮内及真皮浅层出现数量不等的色素颗粒,据此可与本例鉴别。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读片专家
刘业强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理科主任
美国纽约大学阿克曼皮肤病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专委会常委及皮肤病理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
上海市皮肤病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病理质控中心皮肤病理质控小组组长
上海市临床病理读片会皮肤病理读片首席专家
专业特长
擅长皮肤附属器肿瘤、黑素瘤及炎症性皮肤病的病理诊断,对疑难罕见皮肤病的诊治有一定心得,创办《强哥谈病说理》网络直播栏目5年来,为中国皮肤病理的普及做了有益的探索,获2017年首届平安好医师称号,获2018年上海仁心医者杰出专科医师提名奖。课题组研究方向聚焦乳房外Paget病和黑素瘤的发病机制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相关领域,发表相关SCI收录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卫健委、申康多项课题。
感谢蔡轶颉、小胡和瑶瑶医生整理和提供的病例信息~
设计:鹏飞
编辑:雅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