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红心跳时不一定是心动,也可能是“卡铂”在捣鬼!
卡铂是第二代铂类抗癌药,被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相较于它的前辈“顺铂”,其毒副作用如神经毒性、肾毒性、胃肠道反应等均明显降低,具有“等效、低毒”的优点。
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卡铂导致的过敏反应逐渐被认识到,很多患者用上卡铂后会出现“面红心跳”的感觉。卡铂过敏反应多数发生于用药5~ 6个疗程之后,其风险随着用药疗程的增加而上升。当累积超过8个疗程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达44%。
化疗周期间隔越长,发生卡铂过敏反应的风险也越高。有研究指出,恶性肿瘤复发后,再次使用卡铂治疗的过敏风险明显高于初治患者。无铂间隔时间1年内时,卡铂再化疗患者过敏率为25.8%,而无铂间隔时间超过1年的,过敏率高达56.5%。
卡铂过敏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皮肤黏膜:面部潮红、瘙痒、手掌红斑、荨麻疹等。
呼吸系统:鼻塞、咳嗽、支气管痉挛、哮喘、呼吸困难等。
循环系统:胸痛、心动过速、血压异常、晕厥、过敏性休克等。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神经系统:昏迷、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4.01.
卡铂过敏的救治
一旦发现患者有卡铂过敏的表现,要立即评估过敏程度。如果症状轻微,先降低输液速度,给予扑尔敏针10 mg,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并用炉甘石洗剂涂抹过敏处皮肤。
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即出现呼吸或循环系统症状时,需要立即停止输注卡铂。将患者摆成休克体位,即平卧位并抬高下肢。如果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紧急处置时可环甲膜穿刺。
对于肾上腺素的应用,一般如果仅有皮肤和粘膜的轻度表现,不推荐使用肾上腺素。但是只要出现呼吸或循环系统的表现,甚至出现休克表现时,肾上腺素都是首选的抢救药物。
肾上腺素首选大腿中部外侧肌内注射,总量按0.01 mg/kg计算,单次给药不超过0.5 mg。一旦出现心跳或呼吸骤停则首选静脉注射,浓度0.1 mg/ml,单次剂量0.5~1 mg,待症状改善后改为静脉滴注直至完全缓解。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4.01.
液体复苏也是纠正严重过敏的有效手段。可使用生理盐水20 ml/kg左右的剂量快速补液,10~20分钟内完成。
糖皮质激素并不是必须使用的,但有研究发现注射糖皮质激素能降低双相反应或迟发相反应的风险,目前将其列为严重卡铂过敏反应的二线用药。在救治时,可选用氢化可的松100 mg/d静脉滴注,使用时间不超过2天。
卡铂过敏的预防
1.皮试
皮试可早期判断患者是否会对卡铂过敏。每次用药前1 h,皮内注射0.02 ml备用输注的卡铂注射液,阳性皮试结果为皮试15~30 min后风团最大直径超过5 mm且周围有耀斑,或者最大直径比阴性对照长3~5 mm。
研究发现,在发生过敏反应之前,单次皮试的阴性预测值为81%~92%,阳性预测值约86%。但发生过敏反应且脱敏治疗之后,皮试的阴性预测值很低。因此皮试在尚未发生过卡铂过敏的患者中应用价值更大。
不过,皮试假阴性的概率也有4%~8.5%,临床中对于存在卡铂过敏高危因素的患者,仍然需要密切关注过敏可能,可重复皮试以降低假阴性率。
2.脱敏
对于不得不用卡铂的患者,脱敏是最为重要的手段。卡铂脱敏有多种方法,时长从2小时到4天不等。时间较长的方案一般效果更好。
目前国内指南推荐6小时方案:分别将1/1000、1/100和1/10总剂量的卡铂用150 ml 5%葡萄糖溶液稀释,并将总剂量剩余部分也用150 ml 5%葡萄糖溶液稀释。按照浓度从低到高依次输注,若未出现过敏反应则接着输注下一浓度,每个浓度的输注时间均要超过90分钟。
脱敏之前要口服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脱敏过程中若再次发生过敏反应,应停止输注,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5~50 mg和/或氢化可的松50~100 mg。
也有研究认为,脱敏过程中出现轻中度的过敏反应的,可继续原方案脱敏;出现重度过敏反应的,可使用16步脱敏方案。
3.卡铂的替代方案
对于卡铂过敏患者,其对顺铂过敏的概率也很高,但可能对奥沙利铂不交叉过敏,因此可以选择奥沙利铂作为替代方案。但更换药物后仍有可能再次发生过敏反应,故仍需要进行密切监护。
参考文献
1.黄惠涛,张瑞. 卡铂过敏反应及皮试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2.1204.R.20221017.1344.004.html.
2.妇科肿瘤卡铂化疗所致过敏反应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肿瘤药学, 2022, 12(4): 413-421.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4.01.
- END -
撰写|官水木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声明
本前沿资讯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旨在帮助相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肿瘤领域最新相关进展。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能被视为诊疗建议。 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保持联系,我们将快速处理。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公众号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