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刘尽尧与刘颖斌团队合作研究发现手性介导的抗原呈递和免疫反应,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2-12-30 16:31   上海仁济医院

免疫疗法作为癌症治疗的第四大支柱,被认为是对抗癌症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新闻提要

36501672355281387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刘尽尧团队和仁济医院胆胰外科刘颖斌团队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合作发展了一类基于手性氨基酸修饰聚乙烯亚胺(PEI)的肿瘤抗原递送载体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影响因子IF=32.036)。

研究显示该类聚合物能够与肿瘤相关抗原性卵清蛋白(OVA)复合,成功制备出超分子手性聚合物胶束(SCPMs),并发现手性介导的抗原呈递和免疫反应,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免疫疗法作为癌症治疗的第四大支柱,被认为是对抗癌症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化疗、放疗等直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不同,免疫治疗是基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细胞。抗原蛋白的递呈在触发抗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过去几年纳米技术的发展,已经制备了许多优异的免疫活性纳米颗粒。然而,如何有效促进抗原呈递和激活T细胞目前仍是一个难题。

该研究证明手性氨基酸的引入不仅降低了阳离子聚合物的毒性,而且有利于细胞摄取和抗原呈递。特别是与L-手性和非手性相比,D-手性具有最低的细胞毒性,同时促进了树突状细胞上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另外,在小鼠肿瘤模型中D-手性在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方面的优越性也通过D-SCPMs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小鼠脾脏、淋巴结和肿瘤中T细胞的显著抗原特异性增殖。同时,手性介导的抗原递呈在免疫正常小鼠模型中也得到了验证。此外,由手性组氨酸或苯丙氨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和肿瘤相关卵清蛋白(OVA)或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刺突1(S1)抗原蛋白共组装的D-SCPMs也证明了手性介导的抗原加工和呈递的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蒋和金博士后、刘蕊博士后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刘尽尧研究员、刘颖斌教授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吴冯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第十四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探索者计划等支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聚乙烯亚胺,上海市肿瘤,免疫治疗,肿瘤,介导,抗原,细胞,免疫,癌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