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和设备都在为打赢这场仗全力以赴”
近期,随着新冠感染人数不断攀升,医务人员的感染比例也逐渐增多,在这个特殊时期,“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人”始终坚守在医院各个工作岗位,一批又一批“阳康”医务人员奋战在救治一线,尽最大可能强化医疗服务,满足广大患者的各类就医需求。
重症医学科、所有的人和设备都在为打赢这场仗全力以赴
“现在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紧张,上班就像上战场,是对我们能力、体力上的多重挑战。”忙碌了一天的钱易婍,一边交班一边匆匆说到,“但我们不能倒下啊,要保护好病人,也要保护好战友。”
重症医学科 钱易婍
随着新冠感染高峰期的来临,重症患者的高峰也随之而来,重症监护室的人力、床位、设备资源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然而重症病房的医生们也陆续中招了,钱易婍表示:“很多医生都阳了,有些人还没好就归队了,有些人发着烧还坚持着。现在大家见面一个眼神,咳嗽两声,就是打招呼了。床位和设备都是连轴转。”
面对新冠重症患者的快速增加,重症科的所有医护人员和设备,都开始进入满负荷运作的状态。为了保证重症患者的救治,重症医学科所有医务人员取消周末制排班,在原有医务人员的基础上,召回了所有正在轮转的医生,兄弟科室的志愿者力量也纷纷加入支援。整个病区床位使用上开始采取阶梯化管理制度,联合普通病房的功能转化,将收治分为重症、亚重症和监测期三个阶段。尽可能在有限的重症床位下,提升床位的利用率,实现更快的收治速度,更迅速更及时地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给予相应的治疗。一定程度缓解挤兑压力。
钱易婍说:“接下来的一周可能面临更大的考验,我们能做的只有照顾好病人、关爱好同事,共同面对、共克时艰。”
呼吸科、尽快返岗只为了替同事多分担一些
随着疫情波峰的到来,呼吸科日门诊量破千,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在最最需要人手的时候,科里的五十多名医生陆续倒下了。“为了共渡难关,为病人康复争取时间,为同事返岗争取时间,大家轻伤不下火线,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返岗率达到了92%。”呼吸科副主任蒋进军说到,“我们科里80%是娘子军,她们勇敢自信地冲在各条战线,小小身躯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呼吸科 毕晶
为了缓解急诊的压力,医院周一起开设了临时病区分流病人,呼吸科医生毕晶从门诊抽调去支援,谈起这几天的经历,她感慨万千:“每个人都是临危受命,进了病区就是连轴转,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呼吸科、感染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每个科的医生都是‘阳未康’的状态,但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有些同事咳得比病人还厉害,急的病人说‘医生你要不先休息会儿’,这种情况现在太常见了。我们医生阳了休息在家会觉得很愧疚,看到有那么多病人,就希望快点好起来能回来替同事多分担一点。”
感染病科、从“小众”科室到“特别关注”责任与压力并重
感染病科
自疫情开始,感染病科从公众眼里鲜为人知的“小众”科室,到如今患者们的“特别关注”。“我们科从上周起就采取‘动态排班’的制度,即每天的排班会根据实际在岗人员随时进行调整,如出现岗位缺人的情况,就由其他健康的同事顶上。”感染病科主任医师潘珏坦言,最近“阳”了的同事也变多了,一般都要高烧3-4天,但因为人手紧张,大家退烧后就即刻返岗了。当然,科室还是会照顾还未彻底“阳康”的战友,安排更短的上班时间,好让他们早点回家休息。
“我们胡必杰教授几乎一天没休息,自己也是退热后即坚持上班。昨天我们病房里床位全部收满,为了让更多患者能尽早收治,救治病人,今天又增加了20多张床位。”午休时间,潘珏刚吃了两口饭,又匆匆投入到工作中去,“今天新收治的病人我要再去看一下情况。”
除了及时收治门诊、病房的患者之外,发热门诊也是感染病科的“战场”之一。每日感染病科医生还需及时评估发热门诊患者的病情并给出处理意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全力护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药剂科、温暖的中山关爱支持着“阳未康”却在岗工作的药师们
药剂科 金波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药剂科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一是药品供应,二是岗位人员。药品供应方面,药剂科加班进货充分储备常规用药、急救用药、慢病用药、营养支持用药等重要药品,并建立药库-药房供应保障机制,每天统计上报紧缺药用量,统一协调,为用药高峰期的药品供应提供保障。
针对人员问题,奋战在急诊一线的金波主管药师介绍道,“为了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我们大都带病或是刚刚康复就返岗,有时连上厕所的空隙都没有。”药师们互相借力、团结协作,尽量紧缩出人力应援急诊和发热的关键岗位。“感染后,我入住急诊旁的宾馆,以便及时关心每位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谁需要休息就及时顶上。”
大家积极工作的同时不忘互相关心:“你去喝口水吧!”“我状态良好!”……正是温暖的中山关爱和中山人彼此间的真切关怀支持着“阳未康”却在岗工作的药师们。
图文:朱恬、朱依、解君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使患者早日康复,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