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老人“阳了”,要特别警惕“沉默性缺氧”

2022-12-29 14:22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要特别注意老人的精神状态。如果出现明显的嗜睡、交流障碍、意识状态改变等情况,可能是危险信号。

近期,多位专家提醒,应警惕高龄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发生“沉默性缺氧”的险情,引起了广大市民群众的普遍关注。

什么是“沉默性缺氧”?

当人明显缺氧(又称为低氧血症)时,常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可以看到甲床、口唇紫绀等。检测指脉氧通常低于93%。

“沉默性缺氧”(silent hypoxia)又称为沉默性低氧血症或静默型低氧血症,是指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值(<93%),但是并没有表现出呼吸困难的症状,比如胸闷气短、喘憋、咳嗽咳痰等。但此时,患者肺部已经损伤,身体组织已经缺氧。

在现实中,“沉默性缺氧”的患者看起来状态还行,但血氧饱和度可能已降到70%以下。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有可能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哪些人群易发生“沉默性缺氧”?

新冠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重型,其中约5%左右表现为“沉默性低氧血症”。大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肥胖、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患者等是危险人群。

感染新冠时,上呼吸道症状可能不严重,发热不明显,甚至低体温,但是病毒载量持续阳性,转阴慢。可以在不易察觉中,出现双肺磨玻璃样炎性改变,而危及生命。此外,当病情较重时,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神志、认知方面的障碍,影响其向家属描述病情,导致照护者对老人缺氧的情况疏于发现。

在家中,通过指脉血氧监测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是识别“沉默性缺氧”经济有效的选择。如果发现未吸氧时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一般低于93%),或出现精神萎靡症状时,应及时带老人就诊。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观察患者皮肤变色(变红或变紫)、出现发绀(嘴唇颜色从自然色调变为蓝色或紫色),以及耐力下降(轻度体力工作、平地步行100米或上2层楼,就会大量出汗或气短)等方式识别“沉默性缺氧”的发生。

老年人感染后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中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包括没有接种新冠疫苗者或新冠疫苗接种没有完成的、高龄老人、患有较重的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纤维化、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肥胖等),这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应及时就医。

感染后,持续发热3天以上,或反复发热超过5天。部分人出现持续低体温,也需要就医。

新出现呼吸频率快(如静息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钟);活动后气促、胸闷。

静息情况下指脉氧低于93%;或者指脉氧在95%以上,但轻微活动后就低于93%。

持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

基础疾病变得不稳定或难以控制。

要注意观察老人一般生活情况的变化,比如是否能够顺利进食,大小便是否正常,有无尿失禁、小便量明显减少等。

要特别注意老人的精神状态。如果出现明显的嗜睡、交流障碍、意识状态改变等情况,可能是危险信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新冠病毒,低氧血症,老年人,阳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