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EHJ:FFR指导的AMI多支血管病变的完全血运重建治疗
每日毅讯
基于PRAMI及Complete等研究结果,目前指南均推荐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的患者,在出院前采用完全血运重建的治疗策略。然而,对于非犯罪血管该如何选择干预,还有不少的争议。近期,Eur Heart J杂志发表了来自韩国的FRAME-AMI研究,探讨了这一话题。
研究者入组了已成功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了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多支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到FFR引导的PCI组(非犯罪血管FFR≤0.80进行干预)或血管造影引导的PCI组(非犯罪血管直径狭窄>50%)。主要终点是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共有562名患者被随机分组。 其中,60.0%因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接受了即刻PCI,40.0%在同一住院期间接受了择期手术治疗。FFR引导的PCI组中64.1%和血管造影引导的PCI组中97.1%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进行了PCI,结果FFR引导的PCI组中使用的支架数目显着减少(2.2±1.1 vs 2.5±0.9,P<0.001)。中位随访3.5年(四分位数间距:2.7-4.1年),主要终点发生在FFR指导的PCI组284名患者中的18名患者和血管造影指导的PCI组278名患者中的40名患者(7.4% vs 19.7%;HR=0.43;95% CI,0.25-0.75;P=0.003)。死亡发生在FFR引导的PCI组的5名患者 (2.1%) 和血管造影引导的PCI组的16名患者 (8.5%);MI分别为7例 (2.5%)和21例 (8.9%);10例 (4.3%)和16例 (9.0%) 分别进行了计划外的血运重建。
毅讯点评
本研究证明了基于FFR进行急性心梗AMI非犯罪血管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支架植入数量,同时带来更好的心血管预后。本研究与之前发表的FLOWER-MI研究结果有显著的不同。而众所周知,Flower研究也因其主要事件率低、操作相关心梗高,非心源性死亡高等受到很多的诟病。两个研究另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所谓的出院前的完全血运重建在Flower研究中仅4%是一次手术中完成的,而在FRAMI-MI研究中是60%,这也是两个研究非常不一样的地方。鉴于这两项研究的不一致的结果,我们可能还需要未来去看正在进行的两项更大样本量的RCT研究,给予我们更清晰的答案,比如FULL REVASC研究(NCT02862119)和OPTION-STEMI (NCT04626882)。此外,由阜外医院徐波教授和交大涂胜贤教授联合开展的FAVOR 5研究将采用QFR来指导AMI的多支病变的干预选择,也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540034/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