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中通气管理临床实践:区域性调查研究
贺佳鑫玉红 李雪霏 饶倩倩 余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成都 610041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11):1157-1162.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20218-00673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以四川省12家医院(心脏手术量>100台/年)的麻醉医师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四川省麻醉医师在成年人CPB心脏手术术中通气管理的临床实践现状,为促进麻醉医师优化术中通气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自愿参与、公开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1年8月—2021年10月在四川省心脏手术量>100台/年的12家医院进行。调查对象为具有心脏麻醉临床经验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麻醉医师,以及轮转心脏麻醉亚专业2个月以上的住院麻醉医师。
1.2 调查方法
使用“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共34个问题,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① 一般资料; ② 非CPB期间的通气管理; ③ CPB期间的通气管理。经过预测试、专家测试、试点测试,对问卷的问题数量、表达方式和存在歧义的内容进行修改。
问卷发放时,研究负责人首先联系各调查中心麻醉科负责人,并向其介绍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和目的,获得麻醉科负责人的支持和同意后,各中心科室负责人告知本研究负责人预计可参与本次问卷的人数,再由各中心负责人邀请满足纳入条件的麻醉医师自愿参与。为保证问卷填写质量,限定同一微信用户只能作答一次。所有问题回答完毕后才可提交问卷。在对所有问卷进行检查时,将填写矛盾、不一致等逻辑混乱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为提高整体回复率,在问卷发放后的每7 d,研究负责人会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进行问卷填写的提醒。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各调查中心预计参与问卷调查的麻醉医师共288人,实际共回收188份问卷,回复率65.3%,其中1份问卷因答案不符合逻辑而排除,有效问卷187份。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2.2 非CPB期间的通气管理
2.2.1 肺保护性通气(LPV)的实施
在成年人CPB心脏手术中,160人(85.6%)在回答“您会在CPB心脏手术期间运用LPV吗?”时选择了“是”,在回答“你会在成年人CPB心脏手术中运用哪些LPV策略?”时,156人(83.4%)选择“小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PEEP)及肺复张(ARM)”,33人(17.6%)选择“肺开放策略”,19人(10.2%)选择“以机械功率为导向”,40人(21.4%)选择“以驱动压为导向”。
但实际上,在后续对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中发现,实际使用了“小VT、PEEP及ARM”作为LPV策略[同时选择了6~8 ml/kg的小VT、进行ARM或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进行ARM、PEEP<5 cmH2O或PEEP 5~10 cmH2O]的麻醉医师为114人(61.0%)。
2.2.1.1 VT的设置
在非CPB期间,94.1%(176人)的麻醉医师采用6~8 ml/kg的小VT。见表2。
2.2.1.2 PEEP的设置
174人(93.0%)选择在非CPB期间使用PEEP。其中95人(50.8%)设置PEEP<5 cmH2O,79人(42.2%)设置PEEP为5~10 cmH2O,依据肺顺应性设置PEEP的麻醉医师最多,为108人(57.8%)。见表2。
2.2.1.3 ARM的应用
在非CPB期间,129人(69.0%)采用ARM,54人(28.9%)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ARM,4人(2.1%)不进行ARM。170人(90.9%)采用手控ARM,135人(72.2%)维持压力在21~30 cmH2O,81人(43.3%)持续10~20 s,120人(64.2%)使用空气/氧气混合气体。选择在CPB即将结束前及关闭胸骨后应用ARM的麻醉医师最多,分别为106人(56.7%)、99人(52.9%)。见表2。
2.2.2 其他参数设定
2.2.2.1 通气模式
81人(43.3%)选择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72人(38.5%)选择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VC‑VG)模式,31人(16.6%)选择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见表3。
2.2.2.2 通气频率
150人(80.2%)选择通气频率11~12次/min,29人(15.5%)选择通气频率13~15次/min,极少数麻醉医师选择8~10次/min或≥16次/min。见表3。
2.2.2.3 FiO2
136人(72.7%)选择FiO2 41%~60%;选择FiO2 30%~40%和>60%的麻醉医师分别为21人(11.2%)和20人(10.7%),10人(5.3%)在满足目标SpO2的情况下选择最小FiO2。53人(28.3%)能接受最低SpO2为97%~100%,89人(47.6%)为94%~96%,45人(24.1%)为90%~93%。见表3。
2.3 CPB期间的通气管理
2.3.1 CPB期间呼吸参数的设置
15人(8.0%)在CPB期间选择进行肺通气,其中3人(1.6%)选择PCV模式,4人(2.1%)选择VCV模式,3人(1.6%)选择PCV‑VG模式,5人(2.7%)选择其他模式。潮气量均选择≤6 ml/kg,其中11人(5.9%)选择潮气量<3 ml/kg。8人(4.3%)不给予PEEP,7人(3.7%)选择PEEP<6 cmH2O。呼吸频率均选择<10次/min,10人(5.3%)选择<8次/min。11人(5.9%)选择FiO2 30%~40%,2人(1.1%)选择FiO2为41%~50%、2人(1.1%)选择FiO2>81%。见表4。
2.3.2 CPB期间ARM的运用
23人(12.3%)常规进行ARM,164人(87.7%)不常规进行ARM,仅在手术操作需要时进行。109人(58.3%)实施ARM时使用空气/氧气混合气体,117人(62.6%)维持气道压力在21~30 cmH2O,持续时间多为10~20 s(46.5%,87人)或<10 s(31.0%,58人)。见表5。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12家医院的麻醉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四川省成年人CPB心脏手术术中通气管理的临床实践现状。主要发现: ① 大多数麻醉医师会联合运用“小VT、PEEP、ARM”的LPV策略,其中关于小VT(6~8 ml/kg)的设置较一致,但PEEP和ARM的应用存在差异; ② 通气模式、通气频率及FiO2的设置有差异; ③ CPB期间大多数麻醉医师不进行肺通气。
目前尚无关于CPB心脏手术通气管理的专家共识及指南,我国成年人CPB心脏手术通气管理的临床实践情况也尚不清楚。本研究尝试调查区域性成年人CPB心脏手术术中通气管理现况。
本调查显示,大多数麻醉医师在心脏手术中使用LPV,但LPV的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存在差距。LPV策略包括小VT、适当的PEEP、间断ARM等,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麻醉医师术中只使用了一种或两种措施。本调查显示,97.1%的医师设置VT为6~8 ml/kg,该结果反映四川省绝大多数麻醉医师认同小VT在心脏手术中的肺保护作用。
另外,进行小VT通气时,PEEP和ARM的应用极为重要。本调查显示,PEEP在成年人CPB心脏手术中的运用很普遍,PEEP水平大多维持在<5 cmH2O或5~10 cmH2O。如何个体化制定最佳PEEP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显示,多数麻醉医师认为在非CPB期间进行ARM是必要的,但在CPB期间不会主动进行ARM,除非外科操作需要。选择手动ARM的麻醉医师最多,然而,国内外专家共识指出在手动ARM结束转换为机械通气后,复张效果很快消失,因此推荐机控ARM。该结果反映四川省心脏手术中ARM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指导之间存在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CPB期间首选VCV模式的麻醉医师最多,其次是PVC‑VG模式。由于目前缺少有力证据证明最佳通气模式,所有共识和指南未对通气模式做出明确推荐。本研究中超过80%的麻醉医师选择FiO2<60%,这与专家共识推荐避免使用不必要高氧的观点相符合。
本调查发现92.0%的麻醉医师在CPB期间不进行肺通气。目前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尚无高级别证据证明CPB期间进行肺通气是否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的不足: ① 由于区域局限性,仅能反映四川省心脏手术量>100台/年医院的临床实践现状,不具有全国代表性;但本研究纳入了四川省各地区开展心脏手术的医疗中心,具有较好的地区代表性; ② 被调查医院的心脏手术量差异大,大多数麻醉医师来自华西医院,住院医师占比高。因此,本研究结论的解读需谨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