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发现胆囊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

2022
12/28

+
分享
评论
武汉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A-
A+

总之,PET/CT一次成像既可以对胆囊癌定性, 又可以发现全身有无转移病灶, 是诊断胆囊癌较为理想的方法。

病史摘要

女性,68岁。腹痛、胃胀、纳差数月,外院CT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并见结节状软组织影,肝胃间隙及腹膜后多发不规则结节,伴周围少量渗出。提示:胆囊MT伴肝胃间隙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

外院实验室检查提示:CEA、CA19-9、AFP、CA125均高于正常范围。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乙肝、肺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史。

个人史:否认烟酒嗜好,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发烧及疫区旅居史。

PET/CT图像

58991672214555784

图1

29861672214556282

图2

93001672214556460

图3

58001672214556640

图4

76681672214556880

图5

29481672214557210

图6

PET/CT示:胆囊形态欠规整,胆囊体部可见一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并向外凸出,直径约1.7cm,早期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 4.0,1小时延迟放射性摄取,SUVmax 3.8,胆囊周围可见液性密度。肝门部、腹膜后可见数个增大淋巴结,较大者约2.3×1.0cm,早期及1小时后延迟,放射性摄取均增高,SUVmax 5.3-5.8。胰头、局部下腔静脉受增大淋巴结压迫、稍变形,与肿大淋巴结分界欠清晰。早期及1小时后延迟显像,胰腺密度均匀,放射性摄取未见明显增高

影像诊断:1.胆囊体部结节,代谢增高,考虑为胆囊癌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

2.肝门部及腹膜后多发增大淋巴结,代谢不同程度增高,考虑为转移。

病例讨论

概述及临床表现

胆囊癌:起源于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中以腺癌为主,约占80%~90%左右;鳞癌及鳞腺癌约5%-10%;小细胞癌10%左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结石等因素长期慢性刺激有关。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五位,胆道肿瘤中位居首位。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约为男性的3倍。

临床表现多为右上腹痛、右上腹包块、黄疸、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多为梗阻性黄疸。肿瘤标记物中CA19-9、CEA升高。胆囊癌预后很差,尽管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早期胆囊癌经手术后效果较好,其5年生存率也只有40%~60%。

75%的胆囊癌可直接侵犯周围脏器,发生频率依次为肝、胆管、胰腺、胃、十二指肠、网膜和结肠。60%有淋巴转移,约15%有远处转移。

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好发于胆囊底部和颈部;分为三型:肿块型、厚壁型、腔内型,厚壁型常见[1]。

CT及MRI:

①肿块型:胆囊窝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发生坏死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强化或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肿块呈等密度,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实质部分(以肝脏信号为参照)T1WI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或略高信号;DWI肿瘤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常低于肝脏。

②厚壁型: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厚薄不一,内缘凹凸不平,增强显著。

③腔内型:突入胆囊腔内的结节状、乳头状肿块,宽基底,局部胆囊壁僵硬,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门腔间隙-胰头后组、 腹腔动脉干组、 肠系膜血管组及腹主动脉组。淋巴结分布集中,容易融合,形态不规则,短径较大,易发生坏死,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PET/CT图像

PET/CT图像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根据不同病例类型伴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增高,具体表现分为四型[2]。

(1)结节型:从胆囊壁突入腔内的单发或多发乳头状结节伴糖代谢异常增高,胆囊腔仍明显可见。

(2)厚壁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伴糖代谢异常增高,与胆囊炎鉴别较为困难。

(3)肿块型:胆囊肿块表现为肝脏密度相似,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其代谢增高程度有所不同,胆囊腔大部分或完全消失,多为晚期表现。

(4)阻塞型:肿瘤侵犯胆囊管造成阻塞,胆囊增大积液,胆囊壁略厚或不增厚伴糖代谢异常增高,有时因肿瘤较小不易发现或与胆管癌鉴别困难。

诊断时应注意与胆囊炎、黄色肉芽肿型胆囊炎、胆囊息肉及胆管来源恶性肿瘤相鉴别。

PET/CT对胆囊癌的应用价值

胆囊癌是胆管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使诊断比较困难。该病预后差, 手术切除率低, 待明确诊断时常为晚期, 误诊率高。

胆囊癌理想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 在肿瘤局限于胆囊内时肿瘤较容易被切除, 但胆囊癌一般是发展到胆囊边缘并超出胆囊界限时才被发现, 因此准确的术前评估对胆囊癌有效手术切除是十分必要的。CT是诊断胆囊癌较成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规CT所示胆囊癌胆囊壁增厚型的表现与胆囊炎相仿, 易误诊[3]。

而PET/CT全身扫描对胆囊癌诊断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对淋巴及远处转移诊断也有相当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4] 并在发现近、远处转移具有很大的优势[5]。

因此,PET/CT作为目前先进的无创检测手段,对胆囊癌的术前评估,尤其对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能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帮助术者制定相关方案,也可以使部分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总之,PET/CT一次成像既可以对胆囊癌定性, 又可以发现全身有无转移病灶, 是诊断胆囊癌较为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应礼,徐益民,金刚,等. 胆囊癌的 CT 与 MRI 影像学表现及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特征探讨[J].中国临床影像杂志,2009,20 (11)

[2]Kim BS,Ha HK,Lee IJ,et al.Accuracy of CT in loeal staging of gallbladder car cinomal[J].Acta Radiol,2002,43(1):71-16

[3]房娜,曾磊,马丽莉,赵伟,等. 18F-FDG PET-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09,24(06),473-474

[4]张晨波,庞丽芳,薄晓波,王瑶婕,等. 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在胆囊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7,24(2):210-213.

[5]王珍,吴湖炳,王全师,王丽娟,等. [18]F-FDG PET/CT 在胆囊癌鉴别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6,36(5):402-407.

以上内容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胆囊癌,CT,肿瘤,诊断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