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感染Omicron后,二次感染率有多大?
来源:生物世界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出现以来,至今已有3年时间,2021年动态开始,奥密克戎(Omicron)突变株在南非首次发现,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自今年夏天开始,奥密克戎亚型BA.4和BA.5成为主要流行株,它们显示出更强的逃逸中和抗体的能力。
随着新增感染病例的大量出现,之前感染过的新冠病毒对预防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BA.4和BA.5亚型重复感染的有效性如何?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卡塔尔分校的 Laith J. Abu-Raddad 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分析了感染新冠病毒和疫苗接种对重复感染的保护性。
近日,该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题为:Protective Effect of Previous SARS-CoV-2 Infection against Omicron BA.4 and BA.5 Subvariants 的最新论文。 该研究表明,被奥密克戎之前的新冠毒株感染,对于奥密克戎亚型BA.4/BA.5重复感染的保护率仅为
27.7% 。 如果初次感染的就是奥密克戎,那么对奥密克戎亚型BA.4/BA.5重复感染的保护率为
78.0% 。
研究团队从卡塔尔国家SARS-CoV-2数据库中提取了有关SARS-CoV-2的实验室检测、临床感染、疫苗接种和人口统计数据,其中包括在卡塔尔卫生保健机构进行的所有PCR核酸检测和快速抗原检测的结果。初次感染后90天后,此时患者已完全康复,如果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则被认为是重复感染。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新冠感染转阴后短期内 (几天至几周时间) 再次检测为阳性,这通常是因为当初并为完全清除所致,也就是所谓的“复阳”,而不是重复感染。
研究团队在2022年5月7日至7月28日期间通过PCR检测S基因靶标失效(SGTF)来评估此前感染对预防奥密克戎亚型BA.4/BA.5重复感染的有效性。
SGTF标记表明表达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S基因中密码子69和70的缺失,这在奥密克戎亚型BA.1、BA.4和BA.5中很常见,而此时BA.1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SGTF可作为被BA.4或BA.5感染的标记物。
该研究显示,在奥密克戎出现之前的初次感染,对于奥密克戎亚型BA.4/BA.5有症状的重复感染的保护率是35.5%,如果不看是否有症状,则保护率仅为27.7%。 而如果初次感染的就是奥密克戎,那么初次感染对奥密克戎亚型BA.4/BA.5有症状的重复感染的保护率是76.2%,如果不看是否有症状,保护率为78.0%。
此外,研究团队还表示,初次感染对BA.4/BA.5的保护率低于对BA.1/BA.2的保护率,这是因为BA.4/BA.5出现更晚,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保护作用逐渐减低,而且BA.4/BA.5的免疫逃逸能力也更强。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一个人初次感染的奥密克戎(Omicron)之前的突变株(包括原始毒株、Alpha、Beta、Delta等),那么这对奥密克戎亚型BA.4/BA.5的重复感染保护率较低,也就是此时发生重复感染的概率较大。如果一个人初次感染的是奥密克戎(Omicron),那么这对奥密克戎亚型BA.4/BA.5的重复感染的保护率较高,也就是此时发生重复感染的概率较低。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