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甲下血管球瘤是由樊肖冲教授团队研发的治疗甲下血管球瘤的创新性技术。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樊肖冲教授团队的文章“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for subungual glomus tumor”在线发表于亚洲外科学杂志《Asian Journal of Surgery》,温媛媛为第一作者、樊肖冲为通讯作者。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甲下血管球瘤是由樊肖冲教授团队研发的治疗甲下血管球瘤的创新性技术,在一根直径不到1mm的穿刺针下完成手术,免除了开刀和拔甲的创伤;超声引导可视化操作,能精确定位瘤体部位及针尖位置,保证了手术的精准性。
甲下血管球瘤是一种以自发性间歇性剧痛、冷刺激敏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少见性疾病。目前公认的治疗甲下血管球瘤的方法为手术切除瘤体及包膜组织,包括经甲床入路及甲床旁入路两种经典方法,然而不管哪种入路均存在复发以及术后发生甲板畸形的可能性。此外,该手术往往需要去除甲板,因而创伤大、恢复时间长。为了避免这一缺点,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依据现有经验和国内同行的建议,樊肖冲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甲下血管球瘤的方案。
射频(radiofrequency,RF)治疗技术是通过特定穿刺针精确输出高频无线电波,使局部组织产生高温,起到热凝固或切割作用,从而治疗疾病的技术,因此被称为“射频热凝”或“射频消融”,可用于神经、椎间盘、肌筋膜等解剖部位,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疼痛性疾病。为了保证有效性及安全性,射频治疗往往需要在X线、CT或超声监测下显示针尖的精确位置。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术具有可视化、创伤小、手术操作快捷、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显著等优点。
近年来,樊肖冲团队不断在慢性疼痛的诊疗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在《Pain Physician》、《Clinical Journal of Pain》等杂志发表了多篇临床研究文章。该文以letter形式在亚洲外科学杂志《Asian Journal of Surgery》的发表,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甲下血管球瘤的新技术将引起国内外同道们广泛关注。
(吴文君 温媛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