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我希望自己尽量晚点阳……不然,患者怎么办?”听仁济医院医护说说这些天

2022-12-25 14:32   上海仁济医院

感觉这次病毒就在和我们正面‘交手’,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每个人都是‘战士’,都要知道如何正确战胜病毒。

编者按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这一周以来,我们开始不断听说身边有人“阳 了”,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也不例外。急诊和发热门诊量陡增,挑战不言而喻,他们中有的“阳过”后还坚持在“云端”指导患者用药;有的“阳康”后立即返岗;也有的忙到只回过两次家……一线医护目前的真实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听6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说说这些天。

43821671923445036

01、马雄:“阳康”后立即返岗,“放心不下病人”

早上7点查房,对病人及时进行医嘱处理;再去发热门诊了解每日情况;上午回门诊室,接诊新的病人;下午3点开展危重病人多学科讨论(MDT),一直忙到晚上7点回家,这是仁济医院感染科科主任马雄“阳康”返岗后的一天。

据马雄回忆,在12月12日,他密接了新冠阳性感染者。12月14日,他觉得人不太舒服,自测抗原呈现弱阳性,随后做了单人单管核酸检测,确诊为阳性。12月15日,马雄出现了头痛、腰部酸痛,随即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症状有所缓解。12月16日,他测了抗原,显示“阴性”。12月17日,他又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

“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免疫力会和病毒‘作斗争’,这种‘斗争’的强烈程度决定了症状的轻重,所以每个人免疫力的不同,导致出现的症状也各不同。”马雄说,“可能我是比较幸运的‘喜羊羊’,感染新冠后的症状比较轻,所以在服药后很快核酸转阴了。”

“阳康”后的马雄并未觉得很“轻松”,眼看着病人数量一直在增加,反而觉得担子越来越重。

“实在放心不下病人,想早点回来。”12月19日一早,马雄又回到了科室里。在查完病房后,他又去发热门诊协调各项事宜。

连日来,仁济医院发热门诊量一直居于高位。截至12月22日,仅东院发热门诊一天最高接诊745人次。

75301671923445358

马雄表示,这些病人中新冠阳性患者占了大多数,病情有轻有重,一些新冠阳性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会被收进至感染科病房。“感染新冠病毒可能会加重本身的基础疾病。针对不同患者要结合既往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个体化救治,所以我们每天下午都会组织MDT讨论病例。”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感染高峰,仁济医院感染科病房的床位已经扩充到了100张,专门用于收治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重症患者。

02、李敏:阳了?但生活节奏依旧如常

李敏是仁济医院检验科的“大管家”。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检验科作为疫情战线上的“侦察兵”,一直承担着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任务,李敏也早已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工作状态。

“这两年我们没停下过脚步,科室里一直战斗力满满。”李敏说。

然而,12月13日,李敏觉得浑身有点不对劲,一量体温,已经38.5℃,还伴有乏力、嗓子痛等症状,凭着职业敏锐度,她的第一反应是“中招”了,果不其然,核酸检测显示“阳性”。

随即她按照防护规范进行单间隔离,严格分餐,房间白天通风。她服用退烧药后,第二天便不再发热。“无‘热’一身轻。”李敏表示,虽然还是喉咙还是有点不舒服,但感觉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闲不下来的李敏开始和科室里的同事电话和视频联系,了解核酸检测进度、人员安排、员工感染情况及应急队伍的组建等工作。12月15日,她还参加了2022年上海市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进展线上研讨会;12月16日,她又组织了检验科医师规培基地招生线上面试,参加了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还在线上和研究生讨论课题进展情况,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12月19日,她回到科室,继续和同事们并肩战斗。

79901671923445737

“作为‘大管家’,科室里的工作都要一一跟进,而且也都在我身体承受范围内。每个人感染后的机体反应不一样,所以我的情况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如果‘阳’了,还是建议大家多休息、多喝水、多补充优质蛋白,抱着积极的心态,这些都有助早日康复。”李敏表示。

03、范颖:“想快点回来,给还坚守在岗位上的同事们打打气”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调整,范颖不断听说身边的同事“阳了”,她也不例外,然而,“阳了的”还有不断前来就诊的病人,眼看着急诊留观大厅里的病人越来越多,她在休息两天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范颖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护士长。12月17日,她在加班时突然觉得人不太舒服,凭着职业敏锐度,她感觉自己“中招了”,回家立马测了抗原,意料之中“两道杠”。

“一天之内体验了‘冰火两重天’。刚开始整个人冷到发抖,烧上来了又觉得自己像在‘火炉’里”,头痛欲裂。”范颖量了体温,显示已经有39.5℃,“感觉当时有点‘糊里糊涂’,都看不太清体温计上的量度了。”

范颖在急诊科工作了31年,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很有经验,她立马服用了一些对乙酰氨基酚和散利痛,大量喝水、充足睡眠,人出了一身汗,症状逐渐缓解。

“那两天人没胃口,但我还是逼着自己吃东西、喝牛奶,补充蛋白质,想快点提高自己的抵抗力”。范颖说。

范颖心急着恢复体力,因为急诊正面临着“战斗性减员”与“工作量攀升”的矛盾,她想早点回到工作岗位上。

12月20日起全市各医疗机构对门急诊患者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医疗机构的就诊高峰也随之而来。

12月21日,仁济医院急诊就诊人数达1100余人次,是往日的1.8倍;留观病人数达145人,是往常的两倍;平均每天接120余辆救护车,也达到往常的两倍。

与此同时,急诊的医护人员也接连“倒下”。范颖透露,急诊共有150名护士,目前已感染新冠病毒的护士约占40%。“所以我要快点回来,给还坚守在岗位上的同事们打打气。”

“走廊里躺满了病人。恍惚间又回到了上半年封控期间。”范颖表示,急诊病人中发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占了60-70%。

有人倒下了,就要有人顶上。除了每天抢救危重症病人,范颖还负责协调整个急诊科护士的排班。

10841671923445844

“几乎每天都有护士‘阳’了,排班的人员每天都要更新。当然也有医护一直撑到最后。有护士顶着38.5℃的高烧,没来得及跟我说,一个夜班就接了37辆救护车,全靠意志力撑着。也有医生,全家都‘阳’了,他还坚守在急诊收治病人。现在的挑战不小。”

为了降低急诊医护感染速度,保证人员不骤然减少,急诊内,除了空气消毒机,医护人员每4小时更换隔离衣、防护面屏、N95口罩,每小时用消毒湿纸巾擦拭物体表面,降低气溶胶的传播。

好在第一批感染的医护人员中,已有人开始返岗。这让范颖很感慨,“也许这场仗正要开始,但大家都相互理解,很多‘阳康’后马上要求返岗。”

04、黄颖:疫情防控新政策出台后,十几天来只回过两次家

疫情防控新政策出台后,黄颖眼看着涌入发热门诊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同事也开始相继感染。工作量直接翻翻,她有时一忙就忙到深夜,这十几天来,只回过两次家。

黄颖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发热门诊的护士,除了收治病人,她还负责着协调工作。“几乎每天都有医护人员“两条杠”,几乎都是家庭同住人有‘阳’而感染.我希望自己尽量晚点‘阳’,错开来,让大家缓一缓。”

“每天分流‘扑出来’的病人;安抚病人的焦虑情绪;指导‘外援’穿脱防护服;有时人手不够自己要顶上去收治病人;如果半夜病人出现状况,要去及时协调解决。”黄颖表示自己有时像个“陀螺”。

693、729、805……连日来,仁济医院发热门诊量日日攀升。前来就诊的病人中,新冠阳性患者占了大多数。黄颖坦言:“在12月20日发布‘门急诊不再查验核酸’的规定之前,所有发热门诊的就诊患者都需要当场检测抗原或核酸,当时检测出的“阳性率”最高达70%。”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调整为一级防护+(即隔离衣、防护面屏、N95口罩、手套),但作为与疫情“短兵相刃”的前沿阵地,为了降低“战斗性减员”的速度,他们仍然自愿穿“大白”。

44051671923446042

“主要还是为了尽量避免医护人员骤减,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万一我们都倒下了,这些患者怎么办?”黄颖表示,前来支援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中,有些人对穿脱“大白”的流程还不熟悉。作为“总协调”,黄颖要指导每一个细节,“拉开拉链,先穿下半身,再穿上半身,后戴帽子,系好拉链、扣子、密封条……我有责任保护好大家。”

面对不断攀升的新冠阳性患者数量,仁济医院发热门诊准备了应急预案,组建了2个应急支援梯队,共计25人。当发热门诊内等待的患者人数超过50,应急支援第一梯队会增派2名护士。

“现在医护的压力很大,但好在都相互理解。我在,大家心安,遇到事情一起解决。我会坚持下去。”

05、应小盈:经历了“水泥封鼻”、肌肉酸痛这些“新冠酷刑”,但看到手机上不断弹出的问诊消息不忍心不回复

应小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一名心内科医生,12月15日她的喉咙开始轻微疼痛,12月17日核酸检测为阳性,随即开始了居家隔离。

作为一名临床一线医生,应小盈免不了每天和患者、家属打交道。她知道自己也许早晚会“阳”,所以心态一直很平和,直到12月17日,她觉得喉咙越来越痛,还伴有发冷,立即去做了核酸检测,意料之中是“阳性”。

回家后,应小盈选择在带有卫生间的房间隔离,和家人减少直接接触,出入房间都戴好N95口罩并及时用酒精消毒,生活垃圾也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袋“鹅颈结式”的打法,充分扭转并扎紧封口。

“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一样。如果家里的阳性病人越来越多,反而是那个还未感染的健康人需要单独做好隔离措施,建议‘反向隔离’,主动和‘羊羊们’分开,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很快,应小盈开始高烧,最高烧到了38.9℃,在服用了退烧药后,体温在24小时后终于有所消退,随即出现了肌肉酸痛、鼻塞,但不适感并不强烈。

“鼻子有点像被水泥堵住了,呼吸不太通畅。”应小盈说,“咳出的痰也有点粘稠,我又服用了一点抗生素,症状缓解了很多,整体还是能承受住的。”

34601671923446151

12月18日,退烧后的应小盈开始在互联网医院接诊。“看着手机上不断弹出问诊消息,很多在问‘医生,降压药能和感冒药一起吃吗?‘有冠心病能吃布洛芬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焦虑。”

“18号一天就在互联网医院接诊了六七十个病人。一天下来眼睛很痛。但心内科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有些病人的子女可能没在身边照顾,现在正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实在不忍心不回复。”她说。

作为心内科医生,应小盈表示降压药和感冒药并不冲突,多数情况下可以一起服用。她也建议,如果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想在互联网医院咨询医生,可以先在家自行监测2-3天,就诊时把数值发给医生,方便医生判断如何调整用药,这样医患沟通也更高效。

06、沈晓炜:想用自己亲身感染经历告诉大家正确面对病毒

“没想到我是科室里最先倒下的。”作为一名具有24年工作经验的风湿科主管护师,沈晓炜一开始知道自己“两道杠”后,表示有点“羞耻感”,“平时都是我在叮嘱大家要怎么做好防护,但怎么也没料到自己是第一个‘阳’的。”

家里老人先后感染了新冠病毒,12月13日,沈晓炜也觉得有点不舒服,一量温度,已经39.5℃了,测了抗原显示“阳性”。

她吃了退烧药后,温度降到了38℃,随即出现了全身肌肉疼痛、喉咙痛等症状,“真的像在吞刀片,连呼吸都痛,只能喝些流质”。

说到这一点,沈晓炜建议,没有药物的患者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多喝些凉白开,也有利于缓解喉咙疼痛症状。

“从我的经验来看,对于新冠一定要‘对症下药’。盲目囤药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被挤兑。如果发烧了,除了布洛芬以外,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也能退烧。”她表示,先退烧,再根据出现的喉咙痛、咳嗽等症状,服用相应的药物。

12月15日,沈晓炜的烧退下来了,症状也有所缓解,在得知仁济医院互联网医院开设发热护理咨询门诊后,她二话不说主动“请缨”,表示想用自己亲身感染经历告诉大家不要恐慌,正确面对病毒。

“发热护理咨询门诊主要是向病人提供用药指导意见。我自己感染过,更能和他们感同身受。”沈晓炜坦言,“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我在给病人解答疑惑的同时,也把我的恢复过程分享给病人,希望他们不要对‘没囤到药’过于恐慌。”

43961671923446371

90231671923446422

截至12月22日,沈晓炜已在发热护理咨询门诊接诊了60余位发热患者。“感觉这次病毒就在和我们正面‘交手’,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每个人都是‘战士’,都要知道如何正确战胜病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仁济医院,医护人员,急诊,阳性,核酸,护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