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珠医 | 追忆峥嵘岁月,永葆初心本色(上)
今年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建院75周年。七十五载栉风沐雨,七十五载奋勇拼搏,从一所小小战地救护所成长为华南地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甲医院,一路攀峰高歌,开创了属于“珠医人”的辉煌。
穿越时空的隧道,追寻历史的踪迹,难忘峥嵘的岁月。让我们一起重温建院75年来时路,感受波澜壮阔的史诗篇章,在院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珠江医院于1947年诞生于战火硝烟,后转战南北,筚路蓝缕,一路登攀一路歌,薪火相传谱华章。五变归属,六迁院址,七易院名,由最初的战地休养所逐步发展壮大。1978年医院迁址广州。2004年由军转民,转制归粤。从此医院扎根珠江南岸,建功南粤大地,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医疗中坚力量。
壹——源起华东历烽烟
(1945-1978)
1945年底,为应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复杂斗争形势,有效应对全面内战的危险,珠江医院前身——新四军兼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休养所在江苏阜宁诞生。1947年2月起,医院随队南征北战于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六省,参加了解放华中、华东等众多地区的战役战斗。1954年10月,医院整编为第103医院,进驻福建永安,由野战医院转为驻军医院。
1
组建华东军区第十后方医院
1945年底,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卫生部赴阜宁县组织成立休养所。
1946年1月,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休养所改为新四军第十纵队休养所,进驻高邮县白马庙收治伤病员。
1947年2月,以随野战部队抵达鲁南的第十纵队医院转运站手术队和第二医疗队为主,组建华东军区第十后方医院。同年2月,朱直光被任命为院长。
第十后方医院医护人员在鲁南地区前线救治转运伤员。
2
改编为华东军区第三后方医院
1948年6月,华东军区在山东济南整编部队时,医院改编为华东军区第三后方医院。
1949年,医护人员正在实施战场救护。
1949年11月25日,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后勤卫生部医管局在三后院组织庆功大会。
3
整编为华东军区卫生部——第五野战医院
1950年4月,医院在江苏无锡玉祁被整编为华东军区卫生部第五野战医院,编制为5个医疗队,1个手术队。
1950年1月1日,医院二大队四中队三班全体同志元旦合影留念。
1950年12月17日,医院在江西玉山进行轮训。图为轮训队医训排学员毕业时的合影。
4
整编为华东军区第一野战医院
1952年,华东军区第一野战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1952年,医院驻江苏常州天宁寺旧址。
1953年5月30日,医院组织第二届军医轮训队,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5
分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3医院
1954年10月,华东军区第一野战医院分编为解放军第102、第103医院。自此,医院结束了近十年的野战医院职能,开始担负驻军医院的使命。
1955年,解放军第103医院从江苏省移防福建永安,图为医院医护人员在郊外合影留念。
1959年6月23日,医院召开第三届党员大会。
1973年1月18日,福字315部队教导队第一期护士长训练班结业合影留念。
1977年8月1日,医院医疗队参加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人员合影留念。
贰——迁址羊城铸军魂
(1978-2004)
1978年5月1日,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复和总后勤部通知,医院由福州军区后勤部转隶至总后勤部第一军医大学编制,迁址广州,更名为“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称“珠江医院”。乘着南粤浩荡的改革东风,坚守勇于拼搏的红医精神,医院全体教职员工艰苦奋斗,砥砺奋进,学科人才建设发展迅速,医教研业务水平快速攀升,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医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于1994年被首批评定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
1
进驻南粤抓先机
1978年3月6日,总后勤部下发“关于调103医院给第一军医大学作教学医院”的通知。同年5月1日起,列编为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首届领导班子成员。
《文汇报》刊载医院开业喜讯。
2
重绘蓝图展新颜
1979年5月,珠江医院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标志着医院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80年10月2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新院址营建工程正式开工。
1981 年9 月11日至10月13日,全院干部、家属及子女共567 人,各种物资6422立方米,从福建永安分乘四个专列99节车厢,安全抵达广州。
3
珠江南岸立新院
1983年1月15日,新落成的医院门诊楼正式开诊。
1985年2月12日,医院十四层住院部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八十年代初,医院教研室带教工作顺利开展。
4
全面建设创“三甲”
1993年,医院分别被评为全军“白求恩杯”优质服务竞赛优胜单位和“白求恩杯”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1994年5月,医院成为首批被国家、军队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的单位。
1994年,医院被中宣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首批“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
5
“九五”建设促改革
九十年代初,医院坚持以“创名牌学科、育一流人才”为目标,实现“低起点、大跨度、超常规”的发展战略。这一时期,科室从38个增加到50个,拥有全军医学中心5个,广东省医学中心1个(儿科),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3个。
医院组织完成了进修生培训任务。
1997年,医院被评为市级爱婴医院。
1999年,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王克上将来医院视察。
6
提升质量强内涵
医院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建设,重点打造了移植、多能干细胞移植技术等6大核心技术平台。图为时任党委班子筹划部署。
2002年,医院与空军广州管制中心、广东省通用航空公司联合成立国内首家航空医疗救护中心。
“九五”期间,医院召开了首届科学技术大会。
编辑 | 珠医小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