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顶住!这个冬天,我们一起扛!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当前,疫情防控迈入新阶段
在迎接新冠病毒挑战的第一线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广大医护人员又一次白衣为甲
为救护每一个生命冲锋在前
从他们的朋友圈和微信截图,我们看到
带病上阵的他们
充分备战的他们
扛住所有的他们
加油打气的他们
让同道和亲友泪目的同时
也传递出医护人员
在疾病面前永不退缩
期待医患并肩迎战的信心和斗志
带病上阵,他们“轻伤不下火线”
“只要我还没有重到要被治疗,
我就还能坚持治别人!”
面对日益增长的确诊病例
和较重的医疗压力
很多医护人员带病工作
“轻伤不下火线”
超声科副主任医师王亚丽专家门诊前一天嗓子突然发不出声,于是她靠着手势和耳语般的声音和病人交流,坚持接诊完挂号的40位患者,她说:“有的同事家里有病人要照顾,还是准时到岗;有的同事浑身酸痛,抗原阴性,也坚持把班上完;有的同事抗原阳性,但是症状轻,还是坚持上夜班;因为一旦少了一个人,工作就会落到别的同事身上,大家都不想给别的同事增加工作量!能坚持就坚持!”
急诊医学中心主治医师陈晨“阳了”之后,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同事,看着每天忙碌的抢救室,他不忍心请假,于是向科室申请,带病上岗,“尽管身体的不适让我的判断和行动力稍稍有点下降,但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此时正是需要所有人同舟共济的时候。”
重症监护病区护士长周晶新冠阳性后,体温近40摄氏度,她吃了退热药就去科室继续顶岗。她说:“这期间科室人力严重不足,看着护士们顶着高热吃着药在岗位上坚持直至上完班,烧退一点就立马申请复岗,觉得特别感动和心疼,我希望和他们一起努力扛过去。”
感染病科作为面对新冠阳性患者的第一道防线,自“新十条”发布后,从医生到护士乃至工勤师傅迅速调整进入战斗状态。感染icu病区清空病房全部收治新冠危重症患者、医护陆续感染后积极请战返岗、感染三病区有ICU工作经历的护士主动请缨,就连保洁王师傅、护理员杨阿姨等都发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战斗精神,坚守岗位,保证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转。
门诊眩晕检查室住院医生陈柯言测出抗原阳性,她担心还有预约的病人,申请症状轻的情况下继续上班。
健康管理中心护士长刁庆庆、吴娟医生、韩洁珣主管护师,孕妇王帆护师症状减轻就积极要求返岗。
胸外科医生陈锡儒一边吸氧一边处理病案。
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韩鹏血氧饱和度低,需要监测,同时担负了值班、接受培训、处理急诊手术和准备考试几项任务。
感染病科住院医师展翘原本在其他科室轮转,得知科里人员紧缺、每位同事都超负荷工作的她主动请缨回科支援,却在当天下午迅速“中招”,第二天清晨5:30拖着千斤重的身躯为患者做血气,她说:“每走一步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但是为了患者,再疼也要坚持下去“,“愿做最坚强的感染科战士,与同事们一起筑起守卫患者生命的高墙,我相信,这是我从医学生到医生蜕变的最好勋章。”
2020级急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李宝全从疫情严峻时至今,始终奋战在急诊最危重的抢救室,无一天请假,任劳任怨,是目前为数不多仍留在急诊岗位的研究生。他说:“急诊的老师们日夜连轴转,很多身体不适都不下‘火线’,我年轻、体能充沛,只要能尽一份力就一定会坚守岗位,为更多的患者排忧解难。”
近日,“忙完病人再回”、“我还可以我来顶个班”等话语常挂在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嘴边,甚至有的医护高热40度,还玩笑地说“可以敷鸡蛋了”。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葛颂、护士长禹玲流感,症状很重,但一直坚持上班。
妇幼分院急诊icu全体医护“守住一线”,图为怀孕五个半月糜雪护师仍在坚守岗位。
宣传统战处副处长周宁人“中招”后仍坚持参加行政总值班,当时他的心率已超过120次/分。
充分备战,他们“顶住”责无旁贷
“我抗原阴,我来帮你顶个班!
我能坚持到最后!”
面对防控新形势
医院各科室充分备战
除却身体不适的医护人员
还有很多人顶住压力
甚至身兼数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胰腺中心主治医师严寒手术团队为“阳性”患者做手术。
胰腺中心二病区护士多个“阳了”,孙青美护士长这两天都在坚持上班。
门诊部由于感染等原因陆续减员,服务中心单涛科长每天会坚持裹着大衣到负责的各个岗位督促大家做好自我防护,传达门诊的最新指示。这天测试抗原是阴性,他高兴地说:“明天我还能继续战斗,我不能倒下,我必须坚持到最后,同事们看到我还在就不会因病毒的肆虐而恐慌。”
血液内科医生朱晗因为科室减员,从发热门诊转至急诊增援,当晚遇见一位胸痛剧烈患者,及时检查后发现凶险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救治患者抢下宝贵时间。
针灸科主任中医师张朝晖穿戴好防护措施,给面瘫患者治疗,他说:“人在岗位在,用传统医学与病毒抗争到底!”
扛下所有,“兵力不足”也要“守住一线”
灵活排班“这样一批阳的员工差不多可以转阴,我们是危重症患者最后的港湾!”
在医护人员感染激增
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多个科室灵活机动,及时调整排班
医护人员扛下所有
在“兵力不足”情况下“守住一线”
全力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一些非急诊择期手术暂缓,把病床留给可能的阳性重症、急症患者。
核医学科紧急调整排班,“这样一批阳的员工差不多可以转阴”“大家一起顶”,保证医疗救治有序进行
血透室医护人员及患者阳性率不断增长,在工作量已经很饱和的情况下,开展深夜的四班排班,专门为新冠阳性患者治疗:“我们一身战袍,分不清谁是谁,但我们都知道,是为了谁。”
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由感染病科实施属地化管理,在疫情防控中承担起了重要的“哨点”作用,科室建立了高效管理体系,管理措施从人、机、料、法、环等多角度进行细化管理,全力发掘发热门诊的收治潜力,保障危重患者的收治。
健康管理中心落实并部署四大事项:第一时间成立科室关爱互助群;立即成立核酸采集小组;加强感控组成员后备力量;做好大家生活后勤保障工作。
新冠核酸阳性标本激增,加班和熬夜成为检验学部上下的家常便饭,有时直至凌晨2点才做完筛查。
“请组织放心,决战有我,绝不退缩!”12月16日,始终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急诊医学中心发布《请战书》,表示将保持良好战斗状态,科学做好分级分类救治,全力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不折不扣执行各项优化措施。
加油打气,这个冬天一起共克时艰
“相信我们终将冲破寒冬,抵达春暖花开”
在繁重的医疗压力之下
广大医务工作者仍然未有懈怠
感动,在每个人的眼里和心中
在这个冬天
他们为彼此加油打气,一起共克时艰
老年医学科党总支书记段宇在朋友圈说,“无论面对的是什么局面,我们都能坚守、都在坚守!”“继续坚持、坚持、再坚持”
肾内科护士长吕小林感慨:“短短三天,好像三月,排班改了三次又三次,每一次每人都没有多余的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血液科副主任何广胜教授在朋友圈表示,血液患者病历中“没有择期治疗”,“我们是他们穿越新冠大流行时唯一的避风港”,“要相信,种种历练虽然苦楚,却能塑造更好的自己,这是践行医生光荣使命而无法回避的过程。”
普外科秘书傅蓉为身边的医护人员加油打气,“希望能平稳度过,大家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感染病科icu副主任医师金柯在病区群内发布倡议,表示“当前的医疗窘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遭遇战”,号召“我们不能跟普通百姓一样蜷缩起来,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这份职业。”
12月18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丁宁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呼吸丁”上发表《有感而发——致仍然坚守在一线的医生及准医生们》,他写:若干年后,当你谈起这段时光,你能够自豪地说“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就是在省人民医院,在呼吸科,帮助了很多病人渡过难关。”而撰稿时,他本人正高热39.3摄氏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还有很多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坚守在一线
甚至都没有拍照、发朋友圈的时间
......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而是每一个医护人员
在面对疾病和未知的凶险时
义无反顾的真实写照
生机蓬勃的春日终将到来
在这个凛冽的寒冬
加油!顶住!我们一起扛!
END
策划 & 审核 / 杜丽娜 周宁人
统稿 & 编辑 / 何雨田
素材来源 / 综合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医大一附院
宣传统战处出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