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瞩目】警惕“致盲刺客”,别被它蒙住了眼睛!
据《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数据显示,中国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2021年中国糖尿病报告患者人数达1.4亿人。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由其带来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统计,有超过1/3的糖尿病患者罹患“糖网”。
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患者还会出现飞蚊症、视野模糊、视力下降,重者造成永久性视网膜损害甚至失明。而且大多数的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容易延误治疗。因此,早期的筛查和防控尤为重要。
本文指导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马立萍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行政副主任,全科基地教学主任,糖尿病门诊负责人,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主要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营养学组委员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内分泌代谢学会代谢性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全科专业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质疏松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
糖尿病与大血管并发症、糖脂代谢研究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戳↑↑↑视频,看专家科普
“糖网”早期无症状,警惕“致盲刺客”
糖尿病之所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因为它带来的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
其中,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有卒中、冠心病等等;微血管并发症最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
“糖网”形成主要与血糖波动有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立萍教授解释,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引起血管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逐渐造成视网膜微血管的损伤,进而发生出血、水肿、渗出等临床表现,甚至有小的血栓形成,最终导致患者失明。
实际上,“糖网”在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晚期或累及到黄斑才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异常,如视物模糊、扭曲、遮挡视线的斑块或条纹、眼前黑影飘动、突然失明等。
临床上有不少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比如10年以上病史的患者,往往因为没有积极地控制血糖,同时对眼底的病变没有重视,没有定期到眼科进行筛查,让“糖网”这个“致盲刺客”获得了先机,最终导致失明。
比如有的患者30岁发病,到40岁就出现了失明,而40岁对大部分人来说,在社会、工作、家庭都处于一个鼎盛时期,但是因为失明,明显影响了工作、家庭,包括自己的生活质量。
“这样的案例非常多,‘糖网’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失明,并且其伤害是不可逆、不可治的,所以我们还是提倡早筛、早治、早防,积极地控制血糖,积极地干预,及早地定期做眼底相关检查,做到预防为主。”马立萍教授强调。
面对“糖网”,早防早治有讲究
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对“糖网”进行检查预防,并尽早进行治疗呢?
首先对血糖、血压、血脂这类一般的危险因素要积极干预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要经常去做眼底的检查;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要进一步去做眼底的检查,看看是否有这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干预。
马立萍教授指出,“糖网”治疗要尽早干预,首要任务是控制血糖这一危险因素,此外,临床上一般还会使用一些抗炎性药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羟苯磺酸钙)进行应用干预。
一些他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也有一定意义。2021年10月,复方丹参滴丸获得国家药监局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在“糖网”治疗方面新增了一项功能主治,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有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1]。
“复方丹参滴丸着重运用于心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对于一些胸闷气短、(稳定性的)心肌缺血的患者有不错的效果。”马立萍教授说道。
从药物配方看,复方丹参滴丸中的丹参可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流灌注、清除自由基,三七可调节血管压力及阻力,而冰片具有“芳香走窜、引药上行”的作用促使患者视力水平得以改善[2]。
马立萍教授指出,这些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复方丹参滴丸能做到这一点,也是我们国家传统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一个明确优势。
预防“糖网”,谨记早防早筛早治
虽然“糖网”致盲是不可逆的,但只要做到早期预防、尽早筛查、及时确诊和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保住剩余视力的。
在早期预防时,糖尿病患者要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全面改善血糖可以延缓“糖网”的进展,减少视觉损伤发生的风险。
部分糖尿病患者还伴有吸烟、肥胖、高尿酸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此,患者要进行综合管理,不能单一以血糖的控制为目标,还要注意抗血小板和一些炎性因子的控制,包括体重、心情的管理、运动方式以及饮食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立萍教授建议,患者要做到以健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做到在发病阶段前,就把自己的体重、饮食、心情等,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这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好处。
此外,部分高危人群,特别是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些肥胖的、有家族史的、有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等情况的人群;还有一些平时久坐、运动量少的“办公族”等,也要积极地做筛查,尽可能控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总而言之,对待由糖尿病引发的一系列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网”病,要谨记早防早筛早治。
参考文献: [1] 米丽芬,刘光辉,郭芳.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2017,10(1C):32-34. [2] 霍艳平,毕雪芹,崔倩.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A]. 临床医学,202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