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量年龄、STJ形态及高度、SOV宽度、第一个瓣膜类型等。SAPIEN in SAPIEN, BEV in SAPIEN,SAPIEN/BEV in SAVR 也许更合适低危年轻的患者。
随着TAVR适应证的扩展,未来越来越多患者在术后会面临冠脉介入需求、TAVR术后近远期的冠脉通路等各类问题。在近期的学术会议上,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捷教授以“TAVR术后近远期冠脉介入的思考”为题,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关联。
近期冠脉通路
在近期冠脉通路方面,TAVR即刻/迟发冠脉阻塞死亡率极高。冠脉阻塞是TAVR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在早期大规模的注册研究中,发生率为0.66%-0.8%;一旦发生冠脉阻塞,即使积极尝试PCI开通血管,总体死亡率仍高达22%-62.5%。
TAVR术后远期冠脉通路也极其重要,文献报告显示,TAVR患者冠心病发生率为40%-75%;TAVR术后冠脉造影PCI需求占3.5%-7%+;四分之一的TAVR患者可能需要远期冠脉通路。
远期冠脉通路——TAVR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率及预后
TAVR术后ACS发生率为4.5%-10%,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30天内死亡,30.3%-60%的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
TAVR患者期望寿命更长——TAVR适应证已拓展到低龄中低危患者
随着Low risk实验的良好结果的发表,未来越来越多有严重症状的年轻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选择TAVR;患者预期寿命更长,未来经导管心脏瓣膜(THV)衰败后,需要进行再干预;THV-in-THV代表了THV衰败后最合理的治疗选择。
TAVR术后冠脉通路的影响因素
器械与手术方面,瓣膜交界处方向、裙缘高度、瓣膜植入深度会对手术增加一定的难度;解剖因素方面,STJ直径、窦高、瓣叶长度和厚度、瓦市窦宽度以及冠脉高度有一定影响。
TAVR术中冠脉阻塞的风险因子
CT需要评估以下数据:冠脉的高度、冠脉开口的位置、瓣叶的长度、瓣叶钙化的分布、窦的大小、STJ的高度等。
TAVR术后冠脉再介入的成功率
根据2021年文献报道,使用自膨式瓣膜(SEV)进行LCA和RCA造影的成功率为84%和69%;使用球扩式瓣膜(BEV)进行LCA和RCA造影的成功率为94%和95%。
低STJ高度及狭窄的冠状动脉窦(SOV)是瓣中瓣手术中冠脉阻塞及远期冠脉通路的高危因素。
长预期寿命患者的未来冠脉通路管理
年轻患者需要一到两次TAVR,若第一次植入短瓣膜,瓣膜衰败后可以选择短瓣膜或长瓣膜进行TAVR,为未来冠脉通路做足准备,若第一次植入长瓣膜,衰败后最好选择短的球扩瓣;若第一次做SAVR,需要观察窦和STJ结构,若是小窦、STJ较低,建议选择短瓣膜相对安全,大窦、STJ较高可以选择长瓣膜。
要多关注年轻患者未来的冠脉通路情况,第一个瓣膜的选择至关重要。
总结
低危患者需要考虑到TAVR术后冠脉通路,THV选择很重要。Sapien 3低瓣架和大网孔的设计,利于冠脉再介入;对于低危患者,其预期寿命更长,第一个瓣膜类型的选择应更加慎重,综合考量年龄、STJ形态及高度、SOV宽度、第一个瓣膜类型等。SAPIEN in SAPIEN, BEV in SAPIEN,SAPIEN/BEV in SAVR 也许更合适低危年轻的患者。
编辑/排版:医心编辑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