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故事】母亲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我也不会放弃母亲
“命运赋予我们的挑战,并非一种苛责,而是给予让我们更加坚强和精彩的契机。”
之家小编说:在百度上搜索“14岁”,映入眼帘的词条是“危险的14岁现象”。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发育和自控能力远远落后于身体发育,青春期的种种叛逆行为常常让父母们头疼不已。
而今天这篇病友故事,转自一位14岁男孩“弈扬”的TEDx演讲内容。过去的一年,弈扬与身患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妈妈Extra-life并肩作战,共同趟过了生活中的道道难关。通过这篇演讲,你能真切感受到一个孩子面对生活巨变最初的迷茫恐惧,以及他与母亲相互支持、努力成长的蜕变。加油,小伙子!
遇 见
#弈扬
有的人,喜欢自己静静独处,悠闲自在;有的人,却喜好热热闹闹,没有朋友的陪伴就无所聊赖——你,至少还有选择的余地。但是,有些人却每天都有可能面对生命的终止,他们在病魔的利爪之下,不仅没有生活的选择权,更没有生死的选择权。各位,当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之时,喜好带来的喜怒哀乐还有意义吗?2021年至2022年,我所遇见的,是我之前从未经历过、也无法想象的体验。这一年,我遇见了一步步逼近的死神,遇见了对未来的迷茫,遇见了绝望的深渊——这一年,我差点儿失去了一切。
2021年9月,我的母亲被确诊患上了淋巴瘤,噩梦从此开始。我起初不愿也不敢面对这残酷的事实,拼命说服自己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心里有个声音低语呢喃着:“这是致命的癌症,好起来?怎么可能!”我还不满十四岁,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业,还有那么多未知在前方等待,我到底应该怎么办?一片茫然和恐惧之中,我孤独地躺在学校宿舍的床板上,梦魇不断缠绕,然后又突然惊醒,冷汗涔涔。我愤怒地呐喊,我无力地质问命运,为何对我如此不公!那段时日,仿佛度日如年,除了绝望地等待,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然而,我心底再清楚不过,如果我和母亲无所事事听天由命,就等于签订了死亡合同。面对与淋巴瘤的战争,我们没有退路可言,母亲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我此时也不会放弃母亲。母亲告诉我,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每个人都无法决定会遭遇什么样的意外或疾病,与其每天恐惧焦虑于事无补,还不如勇敢地去面对去抗争。不管未来如何,只要尽力过,就会问心无愧,只有尝试过,奇迹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于是,我和母亲形成了攻守同盟,从此踏上了与癌症斗争的道路,开始与命运抗争,这是拯救母亲的历程,也是拯救我自己的战争。幸运的是,母亲很快就找到了最适合的医院和医生,医生根据母亲的情况量身定制了详细的治疗和住院计划。于是每隔几周,当我离家去住校时,母亲也同时离家去医院进行化疗。我回首望着母亲离开的身影,心中一次次地祈祷她平安归来。到了周末,我们分别从学校和医院返家,母亲拖着化疗后疲惫的身体,尽可能地照顾我,而我则独立应对所有学业、加强自我情绪管控,尽量减轻母亲的压力并给予慰籍。就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有曲折,有困扰,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们从未停下脚步,我们绝不轻言放弃。半年过去了,在经历了六次化疗之后,母亲的头发掉光了,身体也逐渐衰弱,但我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与此同时,她体内的癌细胞,也在一分一毫地被击退。
2022年4月,与淋巴瘤的战争,还剩最后一场战役,那就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的大化疗剂量是前六次的四至五倍,除了剿灭癌细胞,还会彻底摧毁母亲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此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必须自己寻找志愿者到医院捐献血小板,否则母亲将无法熬过血小板个位数的日子。生命再次危在旦夕,我们应该怎么办?
请问各位,你们会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献血吗?贡献自己的一部分给他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你会同意吗?一般人都会选择回避,因为不是血亲,为何要伸出援手?我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漫漫长路艰难前行,好不容易曙光就在眼前,难道命运在给予我们希望之后又要将其夺去吗?好在命运这次没有让我失望,两位母亲结识多年的好友,情深意重,克服重重困难,赶到医院为母亲捐献血小板,不求任何回报,惟愿母亲能够坚强重生。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教会了我什么才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谊!
不久,疫情快速席卷整个上海滩,浦东浦西先后“静默”。此时就医,对于常人而言尚且困难重重,何况是像母亲这样的重症患者。但命运终于赐予一线生机,母亲在小区居委和医院医生的帮助下克服万难,终于成功住进医院,开启终极大考。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非常惊心动魄,除了化疗带来的各种副作用,还会有五花八门的感染,稍有不慎,母亲就会有生命危险。我强行按捺住心绪,尽量不去思考可怕的后果,不断告诉自己要冷静,心中再忐忑不安,我也完全信任母亲的医生团队,相信他们的医者仁心,相信他们肯定能保护母亲周全,把母亲安然送回我的身边。
与此同时,上海的局势越来越严峻,店铺纷纷停业,物流停发,生活危机也同时降临。在我陷入困境的时刻,身在医院的母亲还分分秒秒挂念着我,想方设法购买各种物资,母亲同一个小区的朋友,也不时雪中送炭。而邻居们除了担负起核酸检测组织、楼栋消杀等任务,还轮流值日到小区外的收货点领取快递物资,送货上门,并对我嘘寒问暖。这些及时雨般的遇见,见证了最美好的人心,帮助我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最终,好消息从医院传来,在经历了近四十天的住院治疗之后,母亲赢得了与病魔大决战的胜利,即将回到我的身边。
也许因为疫情,大家暂时失去了自由,但是相对于那些与病魔和死亡搏杀的人们,终究还是幸运的。对于母亲和我而言,命运似乎既不公平又残酷无情,给予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疫情是挑战,而生命的搏击更是挑战,然而最后的结局让我相信,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敢于面对、勇于抗争,再大的挑战也有被攻克的可能。
这一年,我遇见了太多,我遇见了生命的脆弱,我遇见了对未来的迷茫,我遇见了黑暗中的孤独和绝望,我遇见了“静默”中的不知所措,但同时我又是多么幸运,我遇见了医生们、朋友们、邻居们的无私帮助,我遇见了温暖和友情,我遇见了重生的希望。
这一年,
我差点儿失去一切,
同样是这一年,
我获得了新生。
篇后语:
弈扬的妈妈Extra-life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住在上海。也许本命年真的存在某种魔咒,2021年,Extra-life一连遭遇了几件足以影响人生轨迹的重大事件,生活的强压带来的除了刮阵风就能吹跑的体重,还有罹患淋巴瘤的事实。
2021年的秋天,因为咳嗽胸疼,她开始了一系列检查,经历了走过鬼门关的恐惧,最终确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她和儿子弈扬相互支持,挺过了六次化疗,并在上海陷入疫情的情况下成功完成自体移植,终于在今年七月拿到1分的PET-CT结疗报告,进入定期复查保养阶段。
她像所有的淋巴瘤病友一样不断查找资料,恶补治疗知识,从最初不知淋巴瘤为何物到后来可以应对自己的治疗过程。因为苦于找不到适合外周T患者参考的康复经历书籍,她开始尝试将自己的治疗经历写下来。整整一年的坚持,凝结成了两个系列连载:“阻击外周T纪实文学”以及“采干和自体移植那些事儿”。
如果喜欢并希望了解Extra-life的故事,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也可以到淋巴瘤之家APP中搜索用户“Extra-life”了解她的治疗经历。
【END】
供稿:Extra-life 编辑 & 审校:秋识 | 排版:小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