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国产”定义变了!国产医疗器械的前景如何?

2022-12-21 16:40   合壹汇医疗

不过,随着外资品牌也披上了“国字号”的外衣,失去政策以及价格优势的本土企业又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双重影响之下,国内医械品牌将往哪一方向发展,值得期待。

12月14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一条公开招标公告《新郑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项目》(以下简称《公告》)。

7161671610323820

4674万采购大单拒绝进口

据《公告》显示,此次采购项目共10个包,产品包括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彩超、磁共振、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31种医疗设备,总预算达到4674.419万元

37431671610334134

57941671610341172

此外,在采购《公告》中明确表示:本次采购产品拒绝进口

11051671610347985

重新定义“国产”跨国械企加速本土化布局

今年4月,在“不接受进口投标”的《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备购置(影像类)公开招标采购》中,飞利浦呼吸机实现中标。

今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布招标公告,预算2300万采购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同样注明“不接受进口产品”。最终,西门子以2298万元的价格实现中标。

如何定义“国产”?进口品牌在国内生产的产品,算是“进口”还是“国产”?近年来,这样的疑惑一直存在于业内。

根据《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规定,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也就是说,区分是否为“进口”,主要是以"关境"和原产地为认定标准

从这一标准出发,“国产”的定义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外资械企在国内生产的医疗设备产品也算国产,同样享受国产待遇。

此外,2021年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政府采购依法对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平等对待。这实际也意味着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同样属于“国产”范畴。

可以看出,在国产化的浪潮下,品牌的界限正在被逐渐淡化,产品产地成为市场更关注的标签。

据益普索数据进一步显示,2010年到2020年近十年间,在中国生产并供应的比例大幅提高(包括中国本土企业以及跨国企业),从35%增加到60%。而近年来,随着不断加码中国市场布局,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GE医疗、西门子医疗、美敦力、强生、雅培等企业也逐步进入了“新国产”行列。

2007年起,GE医疗率先在国内建立了CT核心技术链的国产化能力。此后,GE以航卫公司为核心,进一步打造了GE医疗北京智造基地,在关键部件全面国产化上快速发展。

2001年,飞利浦成立中国研究院,作为其全球四大创新中心之一,此后持续向全球输出基于中国市场的创新思考与成果。

2022年6月9日,西门子医疗中国正式发布了公司全新"国智创新"本土化战略,宣布将通过"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推进本土业务模式升级"三个维度,以一家"中国公司"身份,深度参与"健康中国"的建设。

合壹汇医疗观点

在跨国医械企业进入中国的数十年中,为中国本土医疗器械带来了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以及创新落地,对国内医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效应。

不过,随着外资品牌也披上了“国字号”的外衣,失去政策以及价格优势的本土企业又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双重影响之下,国内医械品牌将往哪一方向发展,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为合壹汇医疗原创整理,资料综合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21世纪经济报道、器械必读,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方处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疗,企业,器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