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护士看护士处方权:大势所趋,但是重任难担!
还记得吗?9月30日,华西医院护理部公众号发而又删的那条信息:华西医院将开展医护协议处方试点,成为全国首家护士处方权落地的医院。
一石击起千层浪。
“护士能否拥有处方权”在业内争议四起。
可能迫于某些考虑,华西医院随后删除了这条官微,医院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应说:“医院正在推进护士处方权,希望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进行宣传。”
一波三折的过程,更让这一争议充满想象。
事实上,这并非今年我国在护士处方权方面唯一的动作。6月23日,深圳特区发布《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版)(以下简称《医疗条例》),在第六十四条明确规定,“取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可在护理专科门诊或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具检查申请单、治疗申请单、外用类药品等执业活动”。《医疗条例》将于2023年1月1日实施。
那么,医院护士究竟能否拥有处方权?
国内探索已久
围绕《医疗条例》,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郑雪倩在接受《健康县域传播平台》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医师资源有限,与百姓的医疗需求量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医疗条例》赋予专科护士可以开具部分检查、治疗、外用药的处方,让专科护士更好的发挥在社区和专科服务领域内的作用,也是以问题为导向,缓解医疗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的现状。
缓解医疗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的问题,我国对“护士处方权”的探索可以追溯到5年前。
2017年8月, 安徽省首先试点“护士处方权”,78名高年资护士下沉到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科护理门诊,打开了国内护士处方权的新局面。
2018年,广东省各大医院陆续推出护理门诊,如伤口造口门诊、PICC静疗门诊等。此时在各大医院中仅有少数护士长能够开具治疗申请单。
2022年5月1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上,时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现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护理事业的进展成效:
截至2021年底,全国护士队伍发展到501.8万,比2012年增加了约252万人,增幅达到101%。在护士队伍发展过程当中,我国特别向基层倾斜,我国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在2021年达到115万人,相较于2012年52.8万人的基层护士数量,增长了62万人,增加了一倍多。每千人口的注册护士数量从2012年的1.85人,增加到2021年的3.56人。全国的医护比从2012年的1:0.95发展到2021年的1:1.17,医护比例倒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的扭转。
数量日益增长的护理队伍,活跃在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各个地方。我们不禁要问:基层医疗机构对护士处方权又是如何看待的?基层护理人员对此有哪些期待?又有哪些担忧?
为此,《健康县域传播平台》联系多家县级医院有关负责人,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潮流所向,大势所趋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周立恒对护士处方权的态度较为乐观,她告诉《健康县域传播平台》:“随着近几年护理学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识到了授予护士处方权的积极意义。来自瑞典、英国、澳大利亚等地的研究显示,赋予护士处方权可以改善病人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并且践行更高的护理实践标准。”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周立恒
无论是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过程当中,还是在医疗卫生行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护士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护理这条道路要变得更加宽阔,不仅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与改进,也需要公众对护理职业的社会地位的高度认可,需要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按现实需求不断更新。
“从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来看,赋予护士一定的处方权是必然的。” 周立恒说道。
专科护士和护理门诊迅速发展、护理服务收费标准提高、护士上门服务合法化……这些都是周立恒在工作中亲历的变化趋势。“未来护理人员在医疗保健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拥有护士处方权对于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家应在法律、政策、管理及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她看来,开放护士处方权对护士、患者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都有诸多益处。对护士而言,可以增强专业自主权与临床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职工的角色满意度,改善医护团队之间的沟通;对患者而言,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药物和护理,减少用药等待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医疗卫生系统,护士拥有处方权,可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周立恒支持护士处方权的原因之一。
护理专科门诊是以护士为主导,在门诊为病人提供健康服务的一种形式,也是拓展护理服务范围的一种方式。太和县人民医院现已开设的护理门诊包括伤口造口门诊、PICC门诊、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呼吸治疗门诊。其中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年就诊量达4400余人次;PICC护理门诊开展静脉导管维护、PICC及中长导管置入、超声引导下外周浅静脉穿刺等项目,门诊年就诊量达3300余人次,置管量400余人次。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
在护理专科门诊的运行过程中,周立恒注意到,由于护士没有独立的护理处方资格,就不能独立工作、不能独立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门诊的开展和推广。此类问题并非个案,已有多家县级医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健康县域传播平台》采访时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周立恒表示,如果能赋予护士处方权,将会鼓励医院开设更多的特色护理门诊,满足不同病人的救治需求。
是机遇,更是挑战
安徽省濉溪县医院院长侯晋则强调:“赋予具有专科护士资质的护士一定程度的处方权,对于护士群体来说是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护士处方权的基础,也是关键。”
安徽省濉溪县医院院长侯晋
他从医师获得处方权的过程进行分析。一名医师要想获得处方权,首先要取得相应毕业资格证书,接着要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后,报名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合格,才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方可独立从事与职称能力相对应的临床诊疗活动,并且必须按照注册的执业范围从事相应专业的执业活动,不得跨范围执业。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也不代表可以从事临床所有诊疗活动,例如抗菌药物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逐级授权使用,部分手术、操作的应用则需要经过有关医疗技术管理组织进行相应审核,方可逐级获得手术、操作授权资格等。
“参考医师处方权的获得过程,这就要求获得处方权的护士,在某一领域必须做到专、精、深,对其资质的评估、范围的界定,监督考核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建议从法律层面对护士处方权进行清晰的界定,明确护士的权利和责任。”侯晋说道,“可以在高血压、糖尿病、伤口换药等比较成熟的领域试运行,成熟后再逐渐铺开。”
安徽省濉溪县医院
另一方面,赋予处方权后可能导致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纠纷、护士与医师的纠纷也是侯晋所担心的。对于前者,侯晋表示该院面对的多为农村患者,如果医院部分护士拥有了一定的处方权,那么届时加强有关宣传工作,提升百姓对护士处方权的认可和信任非常重要。对于后者,侯晋倾向于在护士和医师观点不一致时,应该遵循医师意见。
“护士处方权要真正落地,还有四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明确护士处方权的定义和执业范畴、明确护士处方权取得的程序、完善护士处方权的管理规定、给予授权并出台配套管理规定。”侯晋总结道。
还有更直接的声音,四川省某三甲县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告诉《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县级医院落地护士处方权,现在还不合适。
在她看来,医院现有的护理人才队伍,尚难以承担护士处方权的“重任”。该院现有各类护士500余人,其中专科护士有60余人。从学历的角度分析,在500多名护士当中,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护士仅占到10%左右,新入职护士也大多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
周立恒也向《健康县域传播平台》表示,国内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跨度由中专到博士研究生,目前护士的主体仍是以大专为主。然而在国外,具有处方权的护士多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由此可见,将“护士处方权”这一好事做好,使其真正造福县域百姓,需要国家在法律、政策、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更需要县级医院在优化护理人才队伍、提升护士专科技术水平等工作上持之以恒的努力。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相信县域护理事业也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程然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