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以三个月为期,辩证推算抗原试剂国内销量用量

2022-12-20 17:28

集采此时要站出来,为医疗卫生机构为全行业做一个合理效率上的表率。这使得集采伟大,就像“楚国八百年”一样,在关键时期发挥卓越引领。

本文以三个月、六个月为期,围绕抗原试剂国内市场表现,做些关注和探讨。

推算销量及用量,有三个关键词:“保供”“无用”“冲动”。

关于“保供”

12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5%-20%配齐配足抗原检测试剂盒,其中具备条件的基层发热门诊在12月20日前完成储备。

12月13日,国家药监局召开加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质量安全监管视频调度会。

1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生产供应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工信部已经将所有的抗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纳入白名单,给予重点保障,每日调度生产供应情况,会同各地工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这些企业解决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生产要素的保障。

分析:

从需求终端看,不少人们正在感叹:抗原好贵的,买了也不发货。

从供给侧看,加强抗原试剂质量监督,“包产到户、保质保量”。

“保供”一定是没问题的。然而,“保销”对产业来说很成问题。

“保销”渠道主要有三个渠道:2G、2B基本全包在基层发热门诊的储备量(落实效率快),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储备意愿(有不确定性)。2C方面,需求踊跃,但最不稳定。

按常理逻辑:抗原试剂“保供”必须是优先满足2B需求;同时,必须尽力防范2C供需匹配方面出现进一步地无序、混乱。

当前,2C需求终端已然出现了一些《海豚湾》的既视感,主要是两方面问题:一是恐慌心理导致普遍囤积的需求;二是一些个人过激地倚赖抗原检测。

总结一下,医疗卫生机构凭专项政策要求以及自身营业需要,储备抗原试剂无可厚非。2C需求终端则要“辨证施治、疏堵结合”。

第一,2C需求的《海豚湾》的既视感,有相当比例是跟风、不必须。既然当前零售端购买难,持续一段时间,相当比例的2C需求转向理性购买或者干脆不买。

第二,2C需求有一些是照顾家庭中老人、幼儿的“愿检尽检”。这些2C需求应优先“保供”。建议借鉴国外指导用药规则及北京市西城区做法,按最少数量单位发放,不是吝啬小气。

第三,2C需求中的绝大部分场景属于“居家观察、治疗”。身体有轻微症状就先启动对症治疗。根据奥密克戎的潜伏期估算,一般感染后2至3天可以由抗原检测出来。抗原检测无需一天多检,如有必要,一天测一次即可。宣传到位了,百姓都不抢了,“一盒难求”现象就会慢慢退却。

第四,2B需求中,有些工作单位要求到岗员工每天提供抗原检测结果,这在目前阶段看,缺少可行必要性。

关于“无用”

国家卫健委官网12月14日通报:当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的策略,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无法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从今天(2022年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分析:

居家抗原检测,虽然鼓励,仅是鼓励。辩证看,医疗卫生机构储备抗原试剂,确实比居家疯狂囤抢抗原试剂,来得更管用、更有效。

在目前情势下,当你症状轻微时,非必要不去医院。当你症状明显时,居家或去医院检出率高。医院的抗原试剂储备、检测能力,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组成。

建议广大2C需求方面,要“少买抗原、多吃苹果”。特别是当2C需求出现盲目挤兑时,这时讲发扬风格好像不很管用,讲“请入坑自重、少吃哑巴亏”可能起效果。

从这个角度看,抗原试剂在2C市场上,颇有一点“消费医疗”特点。

回到政策引导方面来看,“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也为了减少社会心理恐慌,也为了符合数据可靠性原则。

“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也是因为即便不再公布,也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冠防控“有序放开”的可行性。

政策引导既然如此,抗原试剂2C需求上的“大用特用、任性追捧”就很值得多做理性思考。

疫情迁延,经济大环境算不上好。全民提倡必要节约,确实是很重要。有句哲理是这样说的:完成任务的最高效方法之一是把任务取消。

假如居家或出门不做抗原试剂检测,“阳了”也不知道,个体本身或许没有更多心理恐慌。

但是,这样将“阳了”“治疗”两步并做一步,是不是会出问题?尤其是人文精神的方面?

无论产业界还是消费者方面,想必都有很多异议。

“抗原试剂无用论”可以休矣,同时,“抗原试剂必用论”站不住脚。

这方面的政策管理与市场治理是一个难题,必须有解。打个比方,管治工作就像守门员出击,需要犹豫又不容迟疑,每秒钟都积聚风险。

抗原试剂不是万能的,甚至是作用很局限、很附和、很“走形式”的。

在这个认知定位下,抗原试剂又贵又“难求”,肯定是愚弄了一些人。

关于“冲动”

2022年3月20日,东方生物官微曾发布消息称,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1800万人份,这意味着如果马力全开,仅12天,就足以供应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抗原试剂盒储备所需。中国的产能足够供应全球,大厂的产能基本在每天1000万人份之上,这样的大厂有30多家。

分析:

抗原试剂“冲动”来自几方面:一是厂商冲动了,产能过剩;二是医药商业流通冲动了,囤积居奇;三是消费者冲动了,笔者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四是需要集采附条件地更加冲动一点。

消费者冲动了,笔者举一个例子:笔者家人也在找抗原试剂、等抗原试剂、不舍得用家里已囤的抗原试剂。当抗原试剂检测结果阴性时,笔者家人想做核酸单管检测,未果。笔者家人去做了核酸混管检测,准备等“十混一阳”,凭着通知短信去做核酸单管检测。笔者劝说了,没有用。笔者家人表态:即使抗原检测零售价十元以上,也要购买。鉴于笔者家人往往都比笔者押注准确。笔者深感事态严重。

集采附条件地更加冲动一点,是想表达什么?辩证地看,集采在对付抗原试剂上,作用不大,集采应该很远。为什么?因为集采必须是“看准了采”,抗原试剂合理应该使用多少,不仅是计算不清楚,更加是辩证不清楚。打个比方,集采是美洲豹,抗原试剂是凯门鳄,美洲杯游泳去捉凯门鳄,有可能得手,也可能被后者果腹。对集采还不太懂的事物、现象,集采应谨慎言行。

然而,集采又必须动作。特别是对医疗卫生机构被政策要求的储备量、以及自愿储备量。历数既往集采活动,集采非常朴实,仅作为一项常态价格管理制度工具。集采乃至医保的地盘毕竟不大,“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集采此时要站出来,为医疗卫生机构为全行业做一个合理效率上的表率。这使得集采伟大,就像“楚国八百年”一样,在关键时期发挥卓越引领。

三年以来,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十年以来,在深化医改、健康中国行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萧瑟秋风今又是…

抗原试剂行情相比核酸当年猛冲猛打

换了人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感染者,抗原,集采,核酸检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