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开展医疗工作!中肿方舱医院医疗队凯旋!
勇敢回应时代召唤,守护广州美好家园。历时22天,开放床位1400张,累计出院患者2983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舱医院先后书写了半日开舱、零医疗事故等多项事迹......每一分、每一秒,中肿人在人们看不见的战场上,与病毒战斗,拼尽全力护佑人民生命健康。
掌声、挥手、点赞......2022年12月18日上午,方舱医院医疗队一行238人,在完成了方舱新冠感染者医疗救治和护理任务后,顺利凯旋!
中肿方舱医院,医疗队凯旋
总领队刘卓炜副院长讲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予我们的任务,成功打造出了我们的‘东新模式’,完成了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他同时代表方舱医疗队,对中心大后方的大力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刘卓炜副院长(右)和医疗队员们返院
今天,医疗队的队员们已经全面投入越秀院区、黄埔院区的医疗工作,全力以赴确保群众正常就医。
医生们在门诊看诊、在病房查房、在手术台手术、讨论疑难病例......确保群众正常就医
护士们进行PICC置管、干细胞采集、交班、照护住院患者......为患者的康复竭尽全力
尽管广州昨天只有6°C,但是武少新书记等中心领导,相关科主任、护士长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顶着寒风,一早便在院训石广场等候,迎接医疗队回家!在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上,大家向医疗队热情地挥手、热烈地鼓掌,并且向医疗队员赠送精心准备的感谢信和小林漫画,感谢他们22个昼夜的坚守与付出。
热情地挥手、热烈地鼓掌
向医疗队员赠送精心准备的感谢信和慰问品
他们,点亮一盏盏希望的明灯
以集结号为令,中肿人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前往方舱,源源不断持续增援,为新冠患者点亮一盏盏希望的明灯。
这是一个运行有序的方舱
正确的战略策略,精准的战术措施,是方舱有序运行的规范与指南。
值班工作制度、组长研讨决策制度、药物管理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罗孔嘉副主任医师带领的医生团队因地制宜,编写了各项制度,明确了各项医疗工作的具体流程与细节。不同班次的医生能够快速掌握舱内患者情况,可以高效、有序地完成患者的医学、文书、药物以及防控等各项工作。
在每晚的护理组长复盘会上,护理团队梳理每天的工作流程,形成每日护理共识会制度,邀请覃惠英主任参会指导,共开展护理共识会22场。群策群力制定了护理工作手册,全方位指引方舱护理人员工作;建立的弹性AB班排班制度,既能根据工作量灵活机动排班、满足舱内护理需求,也能让队员得到最大程度的休息,并照顾特殊队友。
医疗队收到准备出舱患者的感谢锦旗
这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方舱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比患者康复更令人高兴了。
根据方舱的建筑特点,舱内设置了一值和二值医生,其中一值医生负责相应楼层的一般诊疗活动,二值医生负责方舱内的调度及会诊。
舱内还成立了医疗专家组,主要负责舱内的紧急或疑难会诊,对病情严重或存在进行加重风险、年纪大、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的患者,由医疗保障组上报方舱指挥部,必要时上报市卫健委转运专班,统一安排转运事宜。
“勇敢是我们职业操守的底线,坚韧让我们为疫情攻坚争取了时间。执着,不放弃,大家携手并肩坚持到了胜利的那一天。”关舱时,护理领队周志欢护士长动情地说。
医生组长和护理组长为出舱患者办理出舱手续
前期准备80余种药品进舱,根据需求又补充了15批次药品;
为10名特殊情况的患者进行院外采购或者院内紧急调拨药品;
为医疗队员准备8大类23种药品,后续又累计补充至37种;
每晚方舱药学部胡继藤老师、陈富钦老师、李巧巧副主任医师与舱内值班医生共同盘点药物库存,实时保障方舱医院的用药需求;
......
始终以患者为先,药学部切实做好患者和医疗队员的药品保障。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智慧方舱
在番禺东新方舱医院,患者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能以问卷回答的方式通过手机在线完成事项申报。
原来,信息组把所有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出入舱宣教以及申办流程都在云端进行了汇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患者的问卷结果,系统会直接生成相应的医学文书及出舱类别数据。针对各类出入舱患者,再进行定点短信推送以及针对电话通知,保证方舱内信息透明、咨询及时。
如果有患者无法使用智能手机应该怎么办呢?医疗队以房间为单位组建了“舍长志愿者”微信群,及时了解房间内是否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并提供针对性服务。
通过医护、医务、医信多方联动,有效的整合方舱医疗资源,优化方舱服务流程,及时监测方舱病患需求,提高方舱工作效率,成功打造了数据化、信息化、互联化的“智慧方舱”。
他们,筑起感控的“铜墙铁壁”
在方舱,还有一支严谨、细致,还略带“洁癖”的队伍。他们就是方舱院感队伍。这支队伍由7名院感督导员、24名舱内院感护士和6名院感医生,明确责任,内外联动,共同守护大家的安全。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客观条件有限的基础上,院感队伍基于原有建筑架构,迅速划分了出规范的“三区两通道”,对现有条件设施进行优化改造,不断改进和补充脱卸间的各类硬件设施。同时,通过加强分级、分类、分区人员管理,建立互相监督机制,尽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方舱主要收治无症状或者轻症患者。在救治患者的同时,避免医务人员感染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院感队伍负责人李欢介绍说。根据实际情况,院感组还制定了方舱医院感染管理手册、院感督查台帐和每日院感巡查问题汇报台账,及时根据实际工作和督导问题,不断增补、更新各项应急方案、制度、流程。
对新入职保洁人员进行院感培训
控感督导员对各类人员各区域进行全程控感监督,实现问题闭环管理;舱内控感员负责监督和提醒方舱内患者和工作人员确保防护到位,识别危险因素,避免感染风险,处理暴露事件。让“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深入人心。
他们,是方舱的坚强后盾
在方舱,和医务人员一起战斗的还有我们的后勤团队,他们是医疗队员的“补给站”和“弹药库”,也是医疗队员的“贴身管家”。
方舱正式启用后,中心大后方与方舱现场保障专班密切联动,响应各类需求,寻找货源、分类打包、安排补货等。积极拓宽采购渠道、统筹调配各类物资,优先保障方舱供应。
舱内外需求对接、物资调配与补给、现场协调......方舱现场保障团队24小时在线,与医疗队员共同昼夜奋战在一线,确保舱内物资需求及时响应。
入驻方舱以来,他们接收医院“大本营”补充的物资230种,数量约14.3万件,接收卫健局调拨的物资20种,数量约18万件。现场分拣、派发物资约30万件,调拨物资到闭环酒店约60次,共计4万件。
工作人员正在搬运物资
为更好了解团队内部工作情况,综合协调组组织召开每日例会和每周例会,对在工作中的重要事件及所暴露出的问题、相关改进措施、需综合协调解决的建议等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信息反馈,更好地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他们,让党旗在方舱高高飘扬
为了让党旗在方舱医院高高飘扬,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中心党委决定成立中心番禺东新方舱医院临时党总支部,下设第一、第二、第三临时党支部。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每一位党员在平凡岗位上展现出共产党员的本色。
“身处抗疫一线,我亦希望自己能奋勇争先,冲锋在前。如果需要一个名义,我希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90后医生傅夏宇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
一封封入党申请书,就是一颗颗滚烫的心。在党旗指引下,临时党组织汇聚合力,吸引着优秀的队员向党组织靠拢,共有15名队员在方舱医院火线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在中心54个党支部大力支持下,方舱医院“等一朵花开”图书馆揭幕了。图书馆“藏书”近1500本,这里有让人治愈的小林漫画,有给人以力量的世界名著,也有可可爱爱的小玩偶,还有录制了舒缓音乐的降噪耳机。方舱里的图书馆虽小,但这里已经成为了舱友放松身心、浸润书香的地方。
方舱图书馆已经成为了舱友放松身心、浸润书香的地方
在党旗的指引下,招募舱内志愿者,设立志愿者“舍长”,他们帮忙派发物资、餐食和卫生打扫,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有效地舒缓了情绪。中心团委还联系团市委组织了爱心志愿队,为闭环管理的医务人员爱心义剪。
爱心义剪
一个眼神也有力量,一句话也能燃起希望。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白衣天使们在疫情防控一线构筑起了“红色屏障”。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心管理团队讲科学、有效率,医护团队顾大体、识大局,保障团队讲奉献、敢牺牲。政府、医护、后勤、安保多方联动,密切配合,全力跑出了阻击疫情“加速度”。
感谢每一位为疫情防控而付出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感谢每一个默默坚守的你!
来源/方舱医疗队
编辑/赵现廷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