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下令!乡镇卫生院也要“国考”了!
“考核不是为了制造矛盾,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绩效。考核也不是为了追着过去不放,而是为了持续改进和未来发展。”
当首个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国家级绩效评价方案摆在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贤武眼前时,他坦言,虽然基层医院医生月入过万,在全国各地很多乡镇卫生院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但,该发的补助和绩效总是拖欠,甚至对半打折,算是常态。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赞同的同时,也严厉的指出,“基层医疗机构的考核之所以不被重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兑现。要想考核真正发挥作用,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将考核结果兑现到位,即按事先约定兑现动态工资、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必要时还要考虑调职、晋升提薪、解聘辞退。”
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和服务国家级绩效评价方案(2022)》(以下简称《评价方案》),在他看来,这次的《评价方案》动真格了!
“只有真真正正地‘绩效管理’才是体现‘一把手’理念与思想的根本。”一位不愿具名的基层医院院长在接受《健康县域传播平台》采访时表示,“很多地方相关管理者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很麻烦,不愿意亲自上手,随便安排给副职或乡镇卫生院的会计做,其实是放弃‘管理’和‘权力’的表现。因为‘一把手’要做的事说到底就‘用好人分好钱’,而能融合这两件事的只有绩效管理。”
谁能参加评价?
《评价方案》指出,参加绩效评价的对象为截至上一年年底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经过《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梳理,2019-2021年的3年间,全国共有4966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名单,其中有3149家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占全国乡镇卫生院3.56万的比重为8.84%。
这也就意味着,现阶段,仅有8-9%的乡镇卫生院能够获得参加本次绩效评价的资格。对于另外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而言,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的基本标准,再通过推荐标准后,才能有机会成为评价对象,这一顺序需要的建设期并不短。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服务体系研究部副主任苗艳青对此也表示,国家连续三年对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评估与通报,可以体现出国家在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当中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具体工作得到了很好落实,也是促进从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种具体形态。
在开好局起好步的状态下更好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绩效评价,使得原本落实在口号上或者说相应政策上的工作真正落实到了标准化、规范化和优质化上,更好的满足老百姓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
多位基层医院管理者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目前,在医共体、医联体的支援帮扶下,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能够通过推荐标准是对医院能力的一份肯定,是非常需要的,但能力建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将重点围绕绩效评价的21条指标开展自检和改进。
先做诊断,看看哪里丢分多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通过梳理发现,该《评价方案》21项指标中,权重最高的四项指标分别是:诊疗人次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人群覆盖率、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这反应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服务效率和经济管理。
“对比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多级指标来看,这个评价指标更加直观,21个权重不同的指标,不再分一二三等,统计的工作量也没有二三级公立医院那么大,各机构可以先做个自我诊断,看看哪块不足,然后想办法补充,尽可能在占比大的指标上多得分,拉开些差距。”一名社区医院的负责人说。
《评价方案》指出,该评价结果将作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项目等资金的绩效分配因素。
很显然,这样的挂钩动作会让很多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为之努力,想尽办法争取个好的名次。
那该如何谋划和布局?王贤武直言,“我们将把绩效评价完成情况纳入本院调度会进行安排推进落实,针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汇总分析和及时上报县卫健局。”
“尤其是其中的第12条,对于失能失智人群的规范管理率要达90%,这对于我们山区来说,的确有很大难度,我们坪坝营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共有41个行政村,总人口近6万人,居住分散,交通欠发达,老百姓文化水平较低,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独守老人较多,人力和经济运行成本都很大,如果单纯依靠卫生院的人力是难以完成的。”
也有院长直言,绩效评价的初衷是要找出医院的短板和不足,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基础题,从这个角度看,基层医疗机构就需根据自身定位、立足实际,提高运营效率。
我们也将《评价方案》与此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试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试行)》进行对比后发现,本次《评价方案》新增了两个指标:每职工平均本期盈余和执业医师占比。
一直以来,人员不足都是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次绩效评价强调要把这两项提高到90%以上,要是能落到实处,无疑将助推乡镇卫生院发展,尤其是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像执业医师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副高级职称评定放松等等。另一方面,如果卫生院自身没有完好的科室设置、设备配置以及好的发展前景,即使人员现在留在院内,也会快速流失。
“这是基层医院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主要困难体现在编制限制、岗位职数限制,这还需要上级人事和主管部门争取政策,政府加大对基层卫生院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力度才能真正解决。”
始于考核,忠于能力
一直以来,各大医院都把绩效考核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国家对于公立医院的考核也是分步骤、有节奏不断向前推进。先是开展三级、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紧随其后,从而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国家能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评价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这就说明国家对基层医院的重视性,尤其是对于各乡镇卫生院来说,绩效评价对各院发展发挥着极大的指导性作用。
“从分级诊疗的现实要求来看,乡镇卫生院必须要提升能力,也需要进行这样的评价来自检。”一位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早在国家对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通知后,我就预料到了下一步国家还将会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一次‘统考’。”一位基层院长表示,“国家级指标出现以后,对医院能力提升的作用不必多说,它把大家拉到同一起跑线了,出水才看两腿泥,只有真正服务能力提升了,才会造福基层百姓。”
“这是国家首次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绩效考核,可以从评价指标的设计,引导乡镇卫生院向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这些方面发展。从这些指标构成来看,占分最多的是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的,涉及8条共46分,其次是公共卫生服务,涉及7条共23分,体现了对乡镇卫生院基层诊疗能力的重视,明确了基层卫生院以医疗服务为中心、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的工作方向,全面落实核心在医疗、重点在公卫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医卫融合,达到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的目的。”
但在这一过程当中,仍要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像评价指标的第十三条提出的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人群覆盖率。
有院长向《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坦言,签约团队中如果有县级医院和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理论上讲信任度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每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卫生院的人员和结构的不同,很难做到“同质化”,到达同样的效果,如果卫生院和村医能力不强,人员不足,还是会影响信任度的。
责任编辑:杨宇轩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