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3K/mTOR双重抑制剂治疗IPF/实体瘤
01、概况
1. 项目名称:PI3K/mTOR双重抑制剂
2. 适应症: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实体瘤
3. 项目阶段:临床I期(获得FDA孤儿药认定)
02、亮点
1.高效的PI3K/mTOR双重抑制剂
1). 阻断PI3K/mTOR信号通路可抑制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抗肿瘤或抗纤维生成的作用。标的可以直接抑制PI3K四个亚型(α、 β、 γ、 δ)激酶和mTOR激酶,使其各自下游蛋白的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2). 标的体外抑制PI3K四个亚型的能力均强于竞品GSK2126458。标的在细胞水平对PI3K激酶磷酸化有抑制作用。
2. IPF具有广阔的市场
1). 2019年全球IPF患者总数为127万,急性IPF从首次确诊起的5年生存率仅为18.4%,低于大多数癌症。
2). 两种已上市的IPF的药物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严重,并且这两种药物均不能阻止IPF的恶化。在中国,目前尚无药物被推荐作为IPF的Class I治疗药物。
3). 标的针对IPF的1期临床试验已在美国开展。
3. 出色的IPF治疗和预防效果
1). 标的抑制HFL1细胞的增殖的IC50在纳摩尔级别,而竞品Pirfenidone和Nintedanib IC50均在微摩尔级别,标的在细胞水平展示出更好的抗IPF效果。
2). 在体内,3 mg/kg/d的标的比100 mg/kg/d的Pirfenidon或Nintedanib显示出更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3). 预防性试验中,0.75 mg/kg/d的标的比100 mg/kg/d的Pirfenidone或Nintedanib显示出更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4. 极具潜力的实体瘤治疗药物
1). 进入临床3期的PI3K/mTOR双重抑制剂目前只有paxalisib一例。
2). 标的已开展针对实体瘤治疗的1期临床试验。
3). 标的有望用于治疗PI3KCA突变和PTEN突变的肿瘤病人,目前正处在测试阶段。
5. 多种实体瘤对标的敏感
1). 多种组织来源的实体瘤细胞株对标的敏感(IC50<1 μM)。
2). 体内实验中,标的以3 mg/kg/d(低于竞品BKM120给药剂量10倍)的剂量,即可在HCC1954(乳腺癌)、PC3(前列腺癌)、NCI-H1975(非小细胞肺癌)皮下种植瘤模型中展示出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
6. 安全性良好,临床1期试验在海内外开展
1). hERG IC50/Free Cmax >50, 1mg/kg。临床前遗传毒性测试均为阴性。
2). 临床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在中国完成晚期肿瘤(乳腺癌、结肠癌和神经内分泌瘤)病人的1期临床试验。
3). 在美国开展针对IPF适应症的1期临床试验并未发现有剂量依赖性的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03、研究进展
1. IPF和肿瘤适应症均已开展1期临床试验。
2. 标的在更低的剂量下即展示出优于Pirfenidone和Nintedanib的IPF治疗效果。
3. 标的在种植瘤模型中展示出优于竞品BKM120的治疗效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