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阳症”,一种很新的疾病出现了!你有吗?专家这样说→
最近,网络上频频冒出一种新的“不明疾病”——“幻阳症”。
“幻阳” 有这些“症状”
广大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出现了此疾病的诸多“症状”:
1、总觉得自己身体哪里不舒服,咽痛、头痛、肌肉酸痛……
2、参照网上或身边阳了的亲友的症状反复比对自身,对身体感受过度警觉与检查,例如多次吞咽口水以判断嗓子是否干疼、身体感到燥热便忍不住测量体温、肌肉有酸痛便担心是不是出现症状、一天多次测抗原等等;
3、关注相关信息动态,例如身边有谁阳了、阳了有什么症状、多少人阳了、阳了后会如何……
4、反复询问、分析、判断自己是否有接触阳性人员或环境的可能性及接触时间等等;
5、既担心自己是否阳了,又希望早点阳了算了。
对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徐辕虹、主治医师王美娟给予大家解答。两名专家均表示:“幻阳” 是对未知情况的焦虑,属于正常反应,不要一味害怕。
专家表示,从心理学专业来说当然不存在“幻阳症”,“幻阳”的出现,反映的其实是大家在面对短期内疫情发展迅速变化,心理上出现的不适应状态。调侃“幻阳”的背后,是大家对阳了之后未知情况的焦虑:青少年担心影响学业、中年人担心工作进度受影响的同时还十分担心家中老人孩子感染了怎么办、老年人担忧对身体状况的危害等等。
“经历了三年抗疫过程,大家先后经历过大大小小各种不确定性。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情况,担忧、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就算经历过再多,也仍然可能会出现。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害怕、担忧不可控的事情,恐慌的、极力的去避免负性情况的发生,而是尽量保持适度的情绪反应,并采用积极的、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徐辕虹说。
面对“疫情焦虑”,六招构建心理“防线”
近日,在福州晋安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对外的热线中,郑建明老师也接到了不少关于疫情焦虑的求助电话。“焦虑、恐惧的情绪比封控时候更多。”
负面情绪不能改变大环境,也不能预防感染,相反,焦虑、恐慌、紧张等反而还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因此,除了做好个人防护之外,郑建明建议,缓解“疫情焦虑”还可以试试以下六招:
0 1 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
接纳现状,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受裹挟。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坚持锻炼,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也是重塑内心有序和安全感的基础,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
0 2 寻找正规科普,独立思考
自我觉察不合理思维,调整心态,保持客观。在疫情中,不自觉地与之前平静有序的生活对比,容易产生“疫情心态”。但是,如果客观看待,就会发现疫情与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类似,属于不可变力,无力更改,那就接纳。
寻找正规渠道的科普知识是我们快速全面认知陌生事物的有效途径,以正规渠道得到的信息为准,学会独立思考,辨别虚假信息,避免替代性创伤,减少不安全感。
0 3 重建生活秩序,增加可控感
无力感主要源于无法改变。当我们丧失对生活的控制,会感到情绪低落甚至颓废。我们可以觉察一下生活中那些可控制的事。
比如:通过官方网络接收可靠信息、用运动健身等方式管理身体、用正常作息良好的饮食来增强免疫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积极暗示等提高自我效能等……
通过自我管理,增加可控感,内心也会更加安稳。
0 4 冥想放松,促进心情愉悦
通过冥想,体验一场净化身心的头脑瑜伽,稳定自身情绪。另外,做一些有氧运动,减轻焦虑、恐惧的情绪,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的体验。当情绪稳定、心情愉悦时,可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0 5 温暖的社会支持 唤醒积极情绪
寻求能帮助你获得支持感的心理能量。与亲人或朋友们做一些积极的沟通,通过相互肯定,让自己和对方都能体会到情绪被接纳的感觉,温暖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我们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也可以是网络上的正能量视频与文章,亦可以是自己内在的复原力——唤醒和增加自己的积极情绪来抵抗外在的影响。
0 6 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通过以上调节方法感觉都无法缓解目前的焦虑、紧张、不安的情绪,或发现“幻阳”无法通过自行调节缓解,可以通过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求助,通过专业的指导疏解情绪困扰。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刘伟芳 综合上观新闻、澎湃新闻、微博等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