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新华社·有医说医》:上海市一医院,这样擦亮“第一”品牌

2022
12/18

+
分享
评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A-
A+

2024年上海市一将迎来建院160周年,医院正按计划、按步骤,紧锣密鼓地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把每一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绘出一幅“平安、卓越、智慧、人文、美丽”的画卷。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第一人民医院”。在上海,也有一家这样的医院,它就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建院以来,上海市一在见证中国医学百年发展与进步的同时,自身也屡创佳绩,从研发全国第一台国产心脏起搏器,到开展亚洲首例肾-成人胰岛细胞联合移植,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迈向高质量发展。

近日,由上海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新华社上海分社举办的《2022“有医说医”——对话顶尖医院院长全媒体大型访谈》专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就老牌大型三甲医院如何立足上海、放眼世界,让医疗技术更卓越、管理更精细、服务更温馨,办人民满意的医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43801671319085580

67511671319085678

一流专家创一流医学   百年大院续写不凡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始建于1864年,是全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1877年更名公济医院,1981年挂牌上海市红十字医院,1992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158年来,这家百年大院里不仅涌现了众多名医大家,如外科学专家任廷桂、内科学专家乐文照、眼科学专家赵东生等;也在医学上创出了众多第一,如第一例肝叶切除、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第一台国产心向量图描记器研制等。

过去很辉煌,当下也不凡。站在历史新起点,如何继续擦亮“第一”品牌?郑兴东表示,上海市一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群众高满意度就医、员工高品质生活“三高目标”,明确了“三点任务”:一是打造新亮点,让医疗服务长处更长;二是深挖风险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守住安全底线;三是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医疗机构,推进特色科研、特色医疗等,寻找差距补短板。

18771671319085731

1877年,时称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的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全貌复原图。

值得一看的是,在今年10月份公布的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名单中,上海市一榜上有名,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一同成为五家综合类试点医院。

郑兴东表示,试点为期5年,医院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实现“六个转型”,包括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以临床诊疗为重向以临床诊疗、临床创新并重转型;以单一实体医院向以5G为引领的互联网医院+实体医院转型等,努力建成“六高基地”,即高难度疾病的防治基地、高品质健康的管理基地、高等级成果的研发基地等,加快提高群众和广大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振头、强体、展两翼   加速学科腾飞

学科是医院的根基所在,实力所在。近年来,上海市一实施了“振头、强体、展两翼”的学科发展战略,也就是以医院传统的顶尖学科眼科、泌尿外科为龙头,以普外、骨科、血液、肿瘤、心内等优势学科为龙体,以互联网医院和临床研究院建设为两翼,实现医院新一轮的学科腾飞。

上海市一眼科由“东方一只眼”赵东生教授1948年创立,经过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共同努力,目前上海市一眼科中心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下设8个亚学科,特别在眼底病变如老年黄斑病变、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以及青光眼、近视远视、视神经、甲状腺突眼等疾病的综合治疗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其中在青少年近视防治领域已形成“上海标准”。

“为什么要让中心亚学科化,就是为了专业越来越强、钻研越来越深,从而解决疑难杂症。”郑兴东说,源于医院深厚的学科底蕴,如今,眼科覆盖“全年龄段”,在今年全国爱眼日大型主题直播及咨询义诊活动上,短短3小时活动吸引了3万多名市民在线观看、互动。

64961671319085787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科研并重,承担了大量国家及上海眼部疾病的临床研究任务。

除了眼科,上海市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科也是响当当。不仅在规模上,自2018年起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连续在全市位列第一,而且在技术上,打破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60岁禁区”,年龄最大的患者达到71岁。

据悉,这位患者因急性髓系白血病住院,入院时伴有高热、肺部感染,血小板已经降至个位数,情况十分危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他最后的希望。可是移植面临配型难找、供者难求,特别是对老人来说,难以找到配型完全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捐献干细胞。危急关头怎么办?上海市一血液科专家团队决定为他采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手术。“单倍体移植”指的是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基因与患者有一半相合,尽管手术难度和风险都较大,但是在专家们的努力下,患者通过其女儿提供的造血干细胞,成功进行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并顺利出院。

“年龄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只要能帮助患者,我们就得想尽一切办法攻克难关。”郑兴东说。

近年来上海市一取得的丰硕成果不胜枚举,除了长板更长,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百年大院积极拥抱新技术、赋能新医疗。比如,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常见致盲性眼病精准防控与干预策略研究入选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首创“5G智慧医养新模式”入选2022年上海市十大医改举措,通过“云陪诊”“云诊室”“微诊室”等手段,让“互联网医院”走进养老院。

郑兴东称,医院将以5G和AI等新基建为支撑,积极推进未来智慧医院建设,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新医疗服务。

从上海走向全国   人民医院服务更多人民

上海是全国的医疗高地,作为上海老牌大型三甲医院,上海市一正以服务国家战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己任,持续构建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新体系。

7911671319085839

预计到十四五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松江两院区总床位将达到4000床。

郑兴东表示,医院正从四个维度把健康服务网越织越密:一是持续加强市内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建设嘉定、松江、虹口、眼防中心等医联体,努力提升医联体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以此为当地及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满意的医疗服务。值得一看的是,拥有700张床位的虹口院区眼科大楼明年即将投入使用,拥有800张床位的松江院区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开工建设。到十四五末,医院两个院区总床位将达到4000床,服务人民群众的硬件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是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已与安徽省、甘肃省签约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当地医学高峰,努力实现当地老百姓“大病不出省”的目标。

三是深入推进长三角医院联盟和专科联盟建设,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医院为桥头堡,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持续加强集团医院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查房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提供来院进修,努力提升集团成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33461671319086017

2022年初,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常州金坛区政府签约揭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坛医院”,助推长三角医疗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郑兴东表示,2024年上海市一将迎来建院160周年,医院正按计划、按步骤,紧锣密鼓地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把每一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绘出一幅“平安、卓越、智慧、人文、美丽”的画卷。

视频、文字来源:《新华社》

编辑/宣传处 胡杨、蔡诗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上海市一医院,造血干细胞,医联体,移植,眼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