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创新合作治理机制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2022
12/17

+
分享
评论
健康中国观察
A-
A+

让我们携起手来,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奋力拼搏,加强协作,勤于创新,共创温馨、健康的心理服务体系,护佑民众的健康福祉。

64331671260669414

创新合作治理机制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医疗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蒋锋

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擘画出了中国未来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着人民群众满怀信心奔向光辉的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民生的着墨格外让人感动,其中始终贯穿着浓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在政策基调上把人民健康的地位做了进一步的升华,即相较于其他领域而言,健康将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一个价值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这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异曲同工之妙。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章节中还进一步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一方面凸显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目前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对薄弱。

心理健康作为整体健康观的一个关键组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健康的程度还会对个体的生理和社会维度上的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正是由于心理健康的这种广泛性和整体性,使得心理健康既成为人们发展的手段,又成为人们发展的目标,具有手段和目标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健康心理不仅能增加个体的幸福感和快乐感,而且能提升自我和团队的工作效能,具有自我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在经济学家的视野中,心理健康还有另一种重要的功能,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健康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要素,它若受损或湮灭,社会生产的效能将大受影响,甚至消失殆尽。因此在企业家看来,健康人力资本既可以被消费,也可以被投资。透支员工的身心健康来攫取利润,就是一种典型的消费健康人力资本的方式,其实为了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应该转变观念,投入相应的资源来一同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为健康人力资本做储蓄。对于员工而言,同样也是自身心理健康的消费者,也是心理健康的投资者。

为了提升心理健康人力资本,人们需要不断的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改善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在宏观层面上,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社区、家庭与学校等机构和社会单元的持续投入与多维互动,可以共同营造出良好的促进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在客观上为维护心理健康创造条件。在微观层面上,个体可以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医疗保健服务、健身运动、娱乐休闲等众多途径来修复、维持和提升心理健康状态。从理论上看,这些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所有要素总和起来就构成了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还远未能满足人们日趋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众多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心理疾病的总体负担高居所有疾病负担之首,并且占总体疾病负担的五分之一。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严重损害了健康人力资本,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纵观寰宇,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各界的关注。在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同样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亟待创新心理健康治理机制,大力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活动,以达到提升健康人力资本的目标。

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普遍性的问题,例如服务机构庞杂、专业人员数量少、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在服务机构上,我国的心理专科医院相对较少,很多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功能常常由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等科室来错位承担。整体上,心理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大中专院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共同组成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主体部分。这些有限的服务资源在地域上还存在着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相关的专业服务人员则多分布于沿海和东部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升我国广大民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存量资源,吸引新兴力量,创新多元合作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内在工作动力,以实现“共治、善治、智治”的全民心理健康治理局面,以促进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心理健康治理机制的创新

心理健康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服从社会治理的普遍规律,也具有心理健康独有的特点,因此心理健康的治理机制亦是一定程度上有别于普通的社会治理机制。基于既往研究基础,本文提出如下的心理健康治理机制。

1.完善统一协调的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制

由于心理健康服务涉及到卫生健康、民政、公安、教育、人社、工信、工商等众多部门,多头监管和治理缺位共存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需要政府部门之间进一步加强协同协作,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各服务机构主体的隶属监管关系,构建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条块结合、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例如,在工作场所中,某些企事业单位积极探索“医企融合”的模式,即通过引入专业医疗服务力量,在本单位专门设置心理疏导室和宣泄室之类的独立空间,有效地管控员工的心理压力,从而达到维护员工心理健康的目的。这原本是一件多方共赢的善举,但是由于医疗力量的介入,在行政监管上就存在医师多点执业等卫生行政许可的事务,同时在企事业单位中,设其他单位的派出机构,并有服务收费方面的资金往来,因此工商监管亦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如何有效协同地促进“医企融合”模式的发展,尚需进一步精细探讨。

2.建立高效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运行机制

在目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公立医院等机构居于主体地位,但其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普遍收费低廉,且服务供给数量较小,难以对所在医院的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即没有“钱途”,因而该板块业务的发展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容易陷入留不住人才、招揽不到人才的恶性循环之中。另一方面,私营心理咨询诊所等市场机构由于监管、审批等方面的行政原因,难以发展壮大,其在整个服务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非常轻。整个心理健康服务市场呈现出公益性服务不足、市场化供应阙如的窘境。

因此亟须建立起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公益性与市场化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政府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出台心理健康服务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监管、评估和问责机制,以此激活心理健康服务市场活力,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确保心理健康服务市场得到良性发展。

3.建立主动心理健康长效机制

既往的心理健康服务是以防治心理疾患为导向,在治理策略上偏向于下游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在健康优先战略的视角下,心理健康的维护应该进一步关口前移,建立在更加上游的心理健康促进之上,以此产生的预防效果也将更为积极。根据心理健康促进的内涵,我们应当更为关注运用各种积极心理学的手段,加强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建设活动。

4.创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并基于此研发出了心理预警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应激性的负性生活事件是心理异常的助燃因子,而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则是心理异常的阻断因子。当应对方式中的阻断因子能量不足以抗衡助燃因子时,结合个人的基础性格特征进行综合研判之后,心理危机预警就应该被触发。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可以将目标对象的相关信息资料通过电脑计算与预先设置的预警模型进行拟合,根据二者匹配程度来进行研判,若匹配程度较高,则需要引起相关方面的格外注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预警结果还可以与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公安系统等进行联动,以防止出现极端心理事件。

5.建立个人积极参与机制

个人在心理健康的合作治理过程中,既是被治理对象同时又是参与者。因此,个人对于心理健康治理不能置身事外,需要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治理过程之中,切实承担起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个人在这个参与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充当旁观者、被他人需求、尝试入场、被他人接纳、走进圈内、自主主导和平衡式参与等心路历程。广大民众应积极转变心态,由被动地接受心理健康服务转变为主动地维护自我心理健康,并协助维护身边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例如,民众可以通过网站、微信等渠道,对别人提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时发表意见和言论,尤其是对于习惯于“掌上”生活的年轻人而言,这可以充分地释放其参与的活力,并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自我赋能和心理健康的共同维护。

同时,随着基层治理的快速进化,人民群众亦可投身到单位和社区心理治理的广阔天地之中。基层组织、社会工作者和普通民众可以形成以单位、社区为平台,以民众为主体的基层心理健康治理项目,并以此带动民众的广泛参与。由于民众的参与程度受到激励和资源约束的影响,同时社会交往和社会地位的认同能够提高民众的参与热情。因此,一方面要针对民众关心的心理话题,开展相应的基层文化活动,借助微信等社交媒体,形成民众广泛认同的动员效应,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心理氛围。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提升民众的参与能力,明确民众的参与角色和社会赋权,提升基层心理治理的能力和素质,最终形成社会心理健康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

让我们携起手来,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奋力拼搏,加强协作,勤于创新,共创温馨、健康的心理服务体系,护佑民众的健康福祉。

文章来源 |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 2022年第11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公立医院,心理疾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