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卡下线!北京成都多地急诊、发热门诊“爆满”,疫情高峰或在未来一个月到来!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

2022
12/16

+
分享
评论
梅斯医学
A-
A+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新发布的《新冠居家康复手册》中指出,感染新冠后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轻症人群完全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或电话、网络等线上方式,没必要蜂拥至医院。

今日(12月13日)零时起,“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网友们纷纷晒出了自己行程卡截图,纪念“新冠三年”的结束,它的落幕代表某个特殊时期的终结。

83051671178578880

行程卡截图

然而,下个阶段的“热闹”才刚刚开始。

新冠疫情“正式”开始,多地急诊、发热门诊爆满

事实上,自全国逐步放开以来,各地的疫情刚提速,各地医院就诊量就起来了。

“不光是白天,甚至半夜凌晨,都有不少排队就诊的患者。”一名成都三甲医院的工作人员描述道。

在四川友谊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多年的王医生说道:“此前一周,成都不少三甲医院的急诊、核酸检测、发热门诊外大排长龙,前去发热门诊咨询和就诊的患者人数显著增加。“仅昨天凌晨到下午6点40分左右,医院发热门诊挂号数量就达到180多,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情况。”

患者人数激增、发热门诊爆满的情况不仅在成都,北京、武汉等多个城市均出现了类似的场景。

12月8日晚,中国民航总医院发热门诊门口的长队已经蔓延至停车场,据估计需要排1-2小时才能踏入发热门诊,进去之后也全是人。因等候时间太长,部分患者不愿再等而陆续离开。

拥有超22万粉丝的健康医疗博主李盏医生,于12月10日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话:“昨天是总值班,也是我们发热门诊最忙的一天。事实上也是全北京发热门诊最忙的一天。上至80岁老人,下至喝奶婴儿......但是北京现在真的很缺退烧药啊。

62841671178579013

(图源:李盏微博)

昨日(12日)下午,北京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统计数据显示,12月11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达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5-11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监测流感样病例数1.9万人,较上一周上升6.2倍。

这是北京的现状,亦是疫情放开后的必经之路。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武汉。12月8日下午,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发热门诊外,已有超过50人的长队,不少老人以及发热患者在排队等候。此外,武汉协和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也出现排队就医的现象。

近一周,多家医院急诊和发热门诊的患者都有增多,检出新冠阳性比例激增也成为随之而来的必然结果。

“这几天发热门诊和急诊都查出了核酸阳性的病人”“前一日发热门诊接收的101位病人中,52人的核酸结果呈阳性。”武汉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此前,医院的急诊一旦检测出新冠阳性患者会立刻停诊。但随着最新政策的出台,现在即使测出阳性也完全不用停诊,而只需要迅速就地消杀,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

这项举措符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对于急诊就诊患者不得以没有48小时核酸结果为由影响救治,有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直接进入急诊诊疗区域,无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在急诊缓冲区域接诊,同时查抗原和核酸。”

正如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强调的那样,接下来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接诊阳性的患者,大家不用再担心因为核酸阳性医院不接诊。二级以上医院都要开设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69611671178579077

焦雅辉在疫情发布会上发言(图源:央视网)

高峰可能在未来一个月内到来,警惕医疗爆满、药物短缺等发生

自11月下旬公布的“二十条”到12月7日重磅推出的“新十条”,防疫政策转变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带着巨大惯性的医疗系统与新冠病毒的正面交锋,必然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拼杀。一方面是急诊、发热门诊就医人数的激增,另一方面是“新十条”的硬性要求,使得全国上下数万家医疗机构的压力陡增。

12月11日,张文宏在最新发言时推测,“本次疫情的高峰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到来,要整体度过这次疫情,可能需要3-6个月时间......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大家不要同时感染,而是有节奏地慢慢感染,并把所有脆弱人群保护好,让他们也不要同时感染,以防止我们的医疗资源出现巨大的挤兑。”

回顾奥密克戎毒株曾在美国的肆虐情况,年初《纽约时报》报道的全美疫情情况并不乐观。

几乎是去年同期(圣诞假期之后),全美一天新增确诊人数超百万,这种短时间病例数的迅速增加,自然会裹挟着大量高危群体或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导致医院和重症监护室(ICU)人满为患。仅一周时间内全美医院ICU的平均占用率高达77%,甚至多家医院远超100%。

80791671178579148

美国ICU使用情况(图源:纽约时报)

除了ICU承受着高压之外,医护人员和治疗药物也显得捉襟见肘。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T. Osterholm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由于医院人满为患,人手紧张,医疗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危险。同时,用于治疗新冠患者的40种关键药物中,有29种存在短缺。

又恰逢“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的流感季以及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在三重病毒的重击下,美国药物短缺的现状是愈演愈烈。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ASHP)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美面临200多种药物匮乏的窘境,甚至包括一些常用药物。

87461671178579206

药品货架上大面积清空

需求激增+囤药不足,造就了如此尴尬的困境,无论是国家、机构、个人层面都会受到重大影响。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加坡可以算作“防疫优等生”,该国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在SARS病毒席卷之后,新加坡政府搭建了一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级诊疗系统,这遍布全国的968家社区诊所在新冠流行期间承担着大量的接种疫苗、分发药物和基础治疗的工作,给大型综合医院以及专科医院“减负”,避免医疗挤兑的发生。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私立诊所虽小,但其囤积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是充足的。无论是新冠治疗药物(如Paxlovid),或是抗流感药物(如玛巴洛沙韦),得以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

医疗承压的至暗时刻,医院、个人该如何应对?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一个月,将是我国医疗机构承压的至暗时刻。中疾控原副主任冯子健曾预测,这一波冲击最高峰时,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

在如此高感染率的情况下,正如上文提及的那样,必然会有大量患者涌向医院,医疗机构该如何打好这一仗呢?

在2003年的非典之后,我国就已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但新冠面前确实显得有些“不堪一击”了。正如蔡江南教授所述,其实我们缺的是一个有效的分诊网络

“如果通过基层或者二级医院首先做一个分诊,把大量的疑似或者普通感冒的病人先筛选出去,把那些真正比较重的、更大可能是新冠肺炎的病人先收治起来,使得有限的资源运用在刀刃上,会有助于减缓,甚至是避免出现这么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

此外,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保证药物的供应充足。如上文提及的那样,在疫情大爆发之下,美国药物紧缺的崩溃和新加坡充足储药的稳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显了医疗机构囤药的重要性。

杭州某三甲医院的药剂科张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应对疫情政策放开后的新冠爆发叠加冬季流感流行风险,本院已采购充足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等)抗病毒药物(如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等)缓解感冒症状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满足激增的患者需求。

71611671178579326

新冠用药清单(图源:医疗应急司)

减轻医疗压力,也需要我们大众的贡献一份”清醒“力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新发布的《新冠居家康复手册》中指出,感染新冠后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轻症人群完全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或电话、网络等线上方式,没必要蜂拥至医院。

最后套用三甲医院周波医生的一句话,非必要不来医院,减少发热门诊的压力,既是保护医务人员,也是保护自己!

撰文 | VK.

编辑 | Swagp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疫情,医疗,医院,药物,核酸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