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积累(2022.12.14):我的误诊|如此幸运!考虑多原发肺癌的,居然1周消失不见!
病例资料:
前些天一位其他医院的同道分享了一个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的病例给我,想让我看看觉得像不像恶性。患者为男性,56岁,检查发现两肺多发结节,没有明显症状。我们先来看他2022年11月29号时发给我的影像片子:
病灶1:右上叶混合磨玻璃病灶,轮廓尚清(红色箭头),瘤肺边界稍显糊,灶内密度不均,有血管穿行(桔色箭头),也有微小血管走向病灶,局部似还见毛刺样征。感觉有些像恶性,但边界略显糊了点,不是太确切。
病灶2:右上叶临近肺门处密度偏高病灶,边界较清,瘤肺边界稍显糊,灶内血管异常增粗。考虑恶性可能,但因边界欠清,整体显得有点模糊,不是太能确定。
病灶3:胸膜下钙化结节,考虑良性。
病灶4:左下叶瘤肺边界清楚,内部密度不均,边缘有毛刺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是较为典型的恶性影像表现。
病灶5:左下叶淡磨玻璃结节,轮廓清,瘤肺边界也清,有微血管进入。考虑不典型增生可能性大;
病灶6:贴着胸膜的磨玻璃结节,整体密度偏高,但没有实性成分,边界与轮廓清,感觉像微浸润性腺癌的密度。
病灶7:右下叶斑点状病灶,比较散在,边界显糊,更符合炎性改变。
病灶8:左下叶基底段边界与轮廓非常清的磨玻璃结节,整体密度较高,有微血管进入,考虑微浸润性腺癌或浸润性腺癌的贴壁型可能性较大。
我回复同道的意见是:原本右上最大病灶考虑炎性或肿瘤不太确定,但由于左侧病灶4、5、6、8的存在,因为它们与恶性较为符合,所以右侧不太确切的也要考虑同样的恶性可能性大。但病灶7不像恶性,病灶3肯定良性。我的想法是考虑多原发肺癌伴部分病灶为炎性。
同道予以抗炎治疗1周并复查,结果大出人之意料:
前后相差才1周时间,居然大部分病灶都吸收不见了!左下病灶4也基本快吸收光了!
感悟:
这个病例的结果挺出乎我的意料的。我们回顾来看看到底为什么之前判断有了偏差。我想应该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
1、现在多发磨玻璃结节了是多原发早期肺癌的实在太多,让我们思维上有了定势,容易往这个方向考虑;
2、过于重视血管征、密度不均等所谓恶性影像特征,但相对来说部分病灶瘤肺边界欠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其实多发的病灶,尤其有的病灶明显考虑炎性的话,仍一般应该以一元论,用同样的原因来解释比较好。冒然以炎症与肿瘤共存来解释确实不太合适的;
4、炎性改变也会有血管增粗或进入,但炎性病灶的改变会比较快。
总体上,这个病例给我们大家的经验是初次检查发现磨玻璃结节,尤其是混合磨玻璃结节,即使影像上挺符合恶性,仍切记要适当的随访,不宜过于积极手术。因为一定间隔的随访不影响真是恶性时的预后,但却会给我们事实上炎性病灶时的显著改变(不管进展或吸收)。这是个我误诊的病例,但愿这样的误诊多一点,再多一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