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麻醉的注意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麻醉前会诊包括评估肺功能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如果患者有COPD发作或活动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应推迟择期手术,并将这些患者转为接受初级保健或呼吸内科治疗。
医生通常会使用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和短疗程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需要时还会使用抗生素。COPD急性发作后恢复至基线水平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手术要推迟多长时间。
01.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β受体激动剂和毒蕈碱拮抗剂)及吸入性糖皮质激应在围术期继续使用,包括在手术当日早晨使用平日的剂量,术后也应迅速恢复使用。若患者很有可能出现肾上腺功能抑制,那就应根据预计的手术应激程度额外使用糖皮质激素。应注意,无论是否要在即将手术时给予额外的糖皮质激素,手术当日清晨都必须给予平日的口服糖皮质激素。
02.全身麻醉的问题包括气道机械刺激导致支气管痉挛,刺激可来自喉镜、气管插管或拔管、气道抽吸以及吸入冷的麻醉气体,肺抽吸偶尔也可引起刺激。其他问题包括:控制通气期间呼吸叠加导致动态肺过度充气、功能残气量(FRC)降低导致肺不张,以及残留镇静导致通气不足。
03.麻醉技术取决于手术需求以及患者意愿。许多手术都需要全身麻醉,例如腹腔镜手术、胸部手术、切口涉及头颈部或多条肢体的手术,持续时间较长的手术通常也选择全身麻醉。COPD患者应在合适的时候选择监测麻醉(MAC)、椎管内麻醉或外周神经阻滞,以免使用喉镜和气管插管。但有下列情况时不适合使用这些技术:不同意使用这类麻醉、非常焦虑、平躺时出现重度呼吸困难,或长期咳嗽但手术需要患者不移动。
若手术适合椎管内麻醉且COPD患者同意使用该法,我们就建议采用(Grade 2C),其围术期镇痛效果更好,且能降低肺炎和呼吸衰竭的风险。
如果手术部位在外周并且手术时长为短至中等,那可能就适合采用区域神经阻滞。但一些用于上肢手术的臂神经丛阻滞(如肌间沟阻滞、锁骨上阻滞)可阻滞膈神经,麻痹身体同侧的横膈,该作用可持续数小时,重度或有症状的COPD患者可能无法耐受。
04.在MAC期间,应仅按需分次给予小剂量麻醉剂。应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需要时给予辅助供氧,以维持88%-92%的血氧饱和度。
使用全身麻醉时,大多数患者首选静脉麻醉诱导,其起效速度快于吸入麻醉诱导,尤其是通气/血流(V/Q)不匹配的COPD患者;丙泊酚或氯胺酮都可采用。与气管插管相比,面罩通气或插入喉罩(LMA)的支气管收缩风险更小。
我们通常选择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的强效挥发性吸入性药物(如七氟烷、异氟烷)来麻醉维持,并按需补充小剂量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来加深麻醉或抑制咳嗽反射。也可使用全凭静脉麻醉(TIVA)。
05.全身麻醉期间应使用肺保护性通气。患者有可能发生呼吸叠加,即动态肺过度充气、自发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导致体循血压突然下降,可在暂时中断麻醉呼吸回路后立即改善。胸膜下肺大疱破裂导致的张力性气胸也可引起突发低血压,但中断麻醉回路不能缓解。
麻醉深度变浅时可能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如果距离支气管扩张剂末次给药已超过2小时,那就可在即将苏醒时给予喷雾或雾化支气管扩张剂。必须完全逆转神经肌肉阻滞,以免术后早期发生上气道梗阻、膈肌功能障碍和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进而导致通气不足。
06.术后早期管理包括恢复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基线方案含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时也应给予)、诱发性呼吸训练,以及尽早离床活动。应充分控制疼痛,使患者能够深呼吸和活动,但应避免通气不足。若无禁忌证,那就应备好无创通气(NIV)设备以便治疗呼吸窘迫,这也有可能避免重插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