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Nature Medicine:日常短暂高强度活动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每日毅讯+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指南一般推荐每周75-150分钟以上的高强度活动(运动期间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以上),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很难达到。根据调查,英国仅有20%的中年人可以做到1个月1次以上的运动。那么,达不到规律运动,仅有日常的短暂的高强度活动是否可以带来心血管获益呢?近期,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了UK Biobank研究人群中佩戴可穿戴计步器的长期随访结果,获得了让人惊叹的发现。
研究者入组了UK Biobank的25,241名非日常锻炼的参与者(平均年龄61.8岁,14,178名女性),通过参与者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可捕捉其运动模式。研究者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在运动中发生的、短暂的、间歇性的高强度活动,定义为日常短暂高强度活动 (VILPA),并探讨了VILPA与全因、心血管疾病 (CVD) 和癌症死亡率的关联。所有参与者在平均6.9年的随访期间,发生了852例死亡,VILPA与所有这三种死亡结局存在接近线性的负相关。与无VILPA参与者相比,参与VILPA者的中位VILPA频率为每天3次标准长度的活动(每次持续1或2分钟),其全因和癌症死亡风险减少了38%–40%,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48%–49%。此外,每天平均4.4分钟VILPA的参与者的全因和癌症死亡率风险降低26%–30%,心血管死亡率风险降低32%–34%。研究者又进一步在62,344名UK Biobank数据库中的日常锻炼者(1,552人死亡,35,290名女性)重复上述剧烈运动 (VPA) 分析时,研究者获得了类似的结果。
毅讯点评
本研究作为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了可穿戴手表的运动识别功能,首次提出:在有规划的运动之外,每天4-5分钟的高强度日常活动,可以带来35%左右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这种心血管获益的程度与指南推荐的规范的高强度运动带来的获益几乎相当了(美国队列研究提示按指南的运动带来的心血管获益为36-45%)。虽然,可能我们还需要后续的干预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一发现,而且这个研究的平均年龄是61岁,研究结果的外延性交差。但是,如果你没有时间做每周2-3次的规律运动,那么就每天爬爬楼梯、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每天4分钟的短暂高强度活动就有明显的心血管获益了。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2100-x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