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院周行涛教授领衔项目荣获2021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热烈祝贺我院周行涛教授团队项目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获奖证书及奖杯 -
周行涛教授现场领奖
11月30日下午,“2021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宣读了《上海市医学会关于2021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并为获奖者颁发了奖杯和证书。我院周行涛所率张晓宇、孙玲等的团队《圆锥角膜快速交联的关键技术与优化》项目获得了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项目突破
圆锥角膜威胁视力,严重者需角膜移植,对国民经济造成负担。周行涛教授团队在建立我国单中心最大样本的圆锥角膜数据库的基础上,项目组致力于圆锥角膜的精准诊断、创新治疗、跨上皮快速交联及角膜生物力学研究等,获得以下多项突破:
采用sheimpflug成像技术,从角膜地形图形态、角膜光密度、角膜后表面高度、角膜生物力学多维度探究圆锥角膜的病理生理特性;建立早期圆锥角膜筛查与诊断新方法,对临床决策起到指导作用。
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跨上皮快速交联的高能量的优化光照模式,发现术后远期安全有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青少年圆锥角膜跨上皮快速交联高能量模式,术后有效、稳定;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飞秒激光制作基质囊袋辅助交联的创新手术方式,通过观察角膜变化规律,提示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国内最早开展跨上皮快速交联临床研究,并探讨圆锥交联后远期转归特点,并作为循证医学证据向CFDA进行注册申报。
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跨上皮快速交联联合表面镜和层间镜的角膜透镜技术,创新手术方式,增加生物力学效能。
项目组介绍
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发表于BrJOphthalmol,JCataractRefractSurg,J Refract Surg等眼科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国际上率先开展跨上皮快速交联的优化高能量的光照模式,手术量居国际前列;主编国内首部圆锥角膜诊断相关学术专著系列丛书《圆锥角膜Pentacam图像解析》、《圆锥角膜Pentacam&Corvis ST图像解析》;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办全国圆锥角膜学习班11次;成立“圆锥角膜诊断培训基地”、“Avedro胶原交联培训基地”;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推广应用,促进快速角膜交联术在我国的规范开展,为圆锥角膜的诊治的行业规范推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供稿丨科研科
编辑丨党委宣传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