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视界 |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可作为骨质疏松的早期预测标志物
01、前言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密度(BMD)低、骨组织恶化、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受损和骨折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痛、脊柱变形如身高缩短、驼背、骨折等,好发于老年人以及绝经后的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骨质疏松对公共卫生造成了较重的负担。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从血液、尿液中可检测出的骨代谢生化产物或相关激素,可以反映骨代谢状态,是协助代谢性骨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旨在分析来自北京市的约1500名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以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作为骨质疏松症早期预测标志物的应用价值。
02、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对居住在北京养老机构(27家)的城市居民(女性≥40岁,男性≥50岁)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1423份问卷。
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并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测量脊柱和髋部BMD。
03、结果
受试者特征
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共1407名,其中女性1048名、男性359名。女性平均年龄为64.33±8.55岁,男性平均年龄为67.14±7.44岁。 每个性别按正常、骨质减少(osteopenia)和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在两性中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工作性质、工作状态仅在女性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调查对象中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
本研究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34.6%,骨质减少患病率为46.3%。在男性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和骨质减少的患病率分别为18.1%和56.6%;而在女性人群中分别为40.3%和42.8%。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升高(图1)。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体格检查、生化检查、骨代谢检查结果详见表5。
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男性人群中,身高、体重、握力、骨钙素(OST)、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人群中,身高、体重、BMI、握力、坐位体前屈、总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OST、血清镁、β-CTx、PINP在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
危险因素分析及对骨质疏松的预测能力
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表6)。
调整年龄和BMI后,β-CTx、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史、OST、身高下降(>3cm)和PINP是男性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双手握力与骨质疏松症呈轻度负相关。
调整年龄和BMI后,女性受试者中筛选出了更多危险因素,包括β-CTx、骨折史、身高下降(>3cm)、PTH、OST、初潮年龄、ALP、PINP;而双手握力、绝经年龄、月经持续时间、脂肪性肝炎病史与骨质疏松症呈负相关。
04、总结
在本研究人群中,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长更快。调整年龄和BMI后,无论任何性别,双手握力、身高下降>3 cm、血清β-CTx、PINP和OST水平都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男性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史,女性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脂肪性肝炎和骨折史、血清PTH和ALT水平、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月经持续时间。
β-CTx和PINP被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和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推荐为骨质疏松症的参考骨转换标志物。《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推荐骨代谢标志物检测作为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骨折风险预测、临床治疗的重要检验指标,明确了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参考价值。考虑到本研究中包含血清检测因素的预测组合取得了较好的疾病预测能力(男性AUC=0.797 , 95% CI=0.715~0.879;女性AUC=0.826 , 95% CI=0.787~0.864),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为骨质疏松早期预测标志物。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男性受试者相对较少;其次,缺失过多的部分重要指标数据,导致在危险因素筛查中难以进行深入分析;此外,作为一项横断面研究,本研究能够提供的证据相对有限。未来有必要对该人群进行长期随访以提供更多可靠、成熟的证据。
【 参考文献】
[1] Lin X, Guo H, Lian Y, et al. Osteoporosis and Related Health Status Among the Elderly Urban Residents in Elderly-Care Inns in Beijing, a Multicenter DXA Survey.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2;13:875678. Published 2022 Jul 22. doi:10.3389/fendo.2022.875678
[2] LeBoff MS, Greenspan SL, Insogna KL, et al. The clinician's guide to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Osteoporos Int. 2022 Oct;33(10):2049-2102.
[3]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J]. 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9(4):283 -293.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 [J] . 中华骨科杂志, 2022, 42(22) : 1473-1491.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20704-00377.
内容整理:利德曼市场部
图文设计:三度医学 Gin
排版编辑:三度医学 Qian
版权声明
版权归“三度医学” 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处注明 “转自三度医学 - iCardioOncology”。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