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型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实验:美罗培南+头孢美唑
在不考虑抗菌药物强度的情况下,下次遇到这种CRE感染,试试这个方案
2019年,在BM次研究笔记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美罗培南联合头孢美唑治疗产IMP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有效性研究。
带着对结果的好奇心,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研究吧,是否对今后的临床感染会诊有所帮助呢?
一、什么是IMP?
碳青霉烯酶,可水解多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根据Amber分类可分为A、B、D三类,不同碳青霉烯酶对特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不同。A类中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是最常见的碳青霉烯酶之一,D类中的奥沙西林水解碳青霉烯酶(OXA)也是常见的碳青霉烯酶;B类酶包括NDM(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IMP(亚胺培南水解β-内酰胺酶)和VIM(维罗纳整合子编码的金属内酰胺酶)。
(图源资料2)
二、研究
在日本,最常见的B类碳青霉烯酶为IMP-1和IMP-6,日本的研究人员就选择了产blaIMP-1 的和blaIMP-6 霍氏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共26株菌种进行体外棋盘药敏实验,先是分别添加美罗培南、头孢美唑,测出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在同时添加美罗培南和头孢美唑,测出MIC,然后计算部分抑制浓度(FIC)指数。
最后结果显示,美罗培南和头孢美唑具有协同作用(FIC<0.5),两者混合后,美罗培南的不同菌种中的MIC较单用时,降低了4-32倍!!!
进一步的细菌生长研究显示,单独用2种抗生素处理过的活菌在24小时后重新生。相反,在使用0.25×MIC 美罗培南和0.25×MIC 头孢美唑组合后,在9h和24 h均未检测到生长,表明对被测菌株有杀菌效果。
文中解释这种现象是因为头孢美唑与肠杆菌科细菌的IMP型碳青霉烯酶紧密结合,帮助了美罗培南不被碳青霉烯酶水解而发挥其杀菌活性。这种情况与之前报道的厄他培南联合多利培南、美罗培南成功治疗了肺炎克雷伯菌(CRE)感染一样[3]。
这个虽然是体外实验,但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下一次遇到产IMP酶的大肠埃希菌或者产气肠杆菌科感染时,试试这种办法吧!
参考文献
[1]Abe R, Hagiya H, Akeda Y, et al. Bactericidal efficacy of meropenem in combination with cefmetazole against IMP-producing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J]. BMC Research Notes, 2019, 12(1): 1-5.
[2]Suay-García B, Pérez-Gracia M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Infections. Antibiotics (Basel). 2019 Aug 19;8(3):122. doi: 10.3390/antibiotics8030122. PMID: 31430964; PMCID: PMC6784177.
[3]Giamarellou H, Galani L, Baziaka F,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double-carbapenem regimen for infections in humans due to carbapenemase-producing pan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J].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13, 57(5): 2388-239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