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合并咳嗽发热,幕后真相竟然是……
作者/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江苏省淮安市第八二医院 顾生旺
典型病例
蔡某,男性,47岁,乙肝,肝硬化失代偿伴肾炎6年。
既往史:2015年10月29日第1次住我院,当时血WBC2.95×109/L,N73.5%,Hb99g/L,PLT46×109/L,尿血+++,尿蛋白++;肝功:总胆红素24.9µmol/L,ALB23.4g/L,GLB19.7g/L,A/G1.2,ALT22.9 U/L,AST39.7U/L,BG 4.41 mmol/L,CHE 2868 U/L,肾功正常,HBsAg1384.4 IU/mL,HBeAg0.1 CI,HBV DNA<500 IU/ mL;B超:肝硬化伴腹水,肝囊肿,脐静脉开放,门静脉24 mm,反应性胆囊炎,脾大(长径184mm肋间厚69mm),脾静脉增宽(脾门处脾静脉13mm,胰腺水平脾静脉19mm);经阿德福韦酯抗病毒后,病情稳定。
2017年7月3日-8月13日因“肝硬化失代偿”先后2次入院治疗,2021年5月15日因“肝硬化失代偿合并感染”第4次入院并改恩替卡韦抗病毒;2021年9月23日因“腹胀加重伴发热咳嗽2周”第5次入院。
查体:神志清,慢性病容,无明显贫血貌,腹壁静脉未见曲张,腹饱满,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区叩击痛阳性,肠鸣音稍增强,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
查血:WBC6.3×109/L,N80.2%,Hb80g/L,PLT38×109/L。
肝功:总胆红素30.8µmol/L,ALB21.7g/L,GLB27.2g/L,ALT39U/L,AST84.2U/L,LDH537.8U/L,ADA73.3 U/L,CHE1939U/L,TBA20.46µmol/L,钾3.66mmol/L,钠133.2mmol/L,磷0.77mmol/L。
FT3:0.94pg/mL,FT4:0.50ng/dL,TSH1.68uIU/mL,血浆氨60.6umol/L。
AFP1.02 ng/mL,HBsAg 542.91 IU/mL,HBeAg0.3CI,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HBV DNA<3E+1IU/ml。
腹水常规:李凡他试验弱阳性,白细胞150×106/L。
腹水生化:总蛋白3.8g/L,乳酸脱氢酶29U/L,葡萄糖8.51mmol/L,氯119.2mmol/L。
2021年9月27日B超:1.肝硬化;2.脐静脉开放;3.门静脉扩张;4.反应性胆囊炎;5. 脾大,脾静脉增宽;6. 腹腔积液,双侧胸腔液性暗区,左侧最大深度92mm,右侧范围约155×69mm,内透声差,可见分隔。经左氧氟沙星100ml,VD,2/d,喜炎平125mg,VD,1/d;乙酰半胱氨酸20ml VD,1/d 等治疗,体温从38.9-38.8℃波动,症状无明显改善。
2021年9月30日血培养第四天检出:粪肠球菌阳性,米诺环素敏感,氨苄西林敏感,万古霉素敏感,青霉素敏感,替考拉宁敏感,呋喃妥因敏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四环素耐药;肝功:总胆红素13.5µmol/L,ALB18.7g/L,GLB26.2g/L,A/G0.7,ALT27.4U/L,AST54.8 U/L,BG9.48mmol/L,根据血细菌培养及药敏报告,9月30日停左氧氟沙星,改为青霉素钠360万单位,VD,2/日,20%人血白蛋白50ml,VD,1/日, 2021年10月3日因体温37.5℃,复查腹水常规:黄色,微混,无凝块,李凡他试验阴性,WBC50*106/L,2021年10月6日停青霉素钠,改为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0.2,VD,2/日;10月8日病情稳定体温正常,出院。
最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胸腹水,腹腔肠球菌感染,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糖尿病。
讨论
1.本病例中,有效抗乙肝病毒治疗提高重度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期6年以上,病人6年来多次检测HBV DNA均低于检测线以下,保证了6年来肝功能一直正常,没有发生肝脏炎症再活动,抗病毒治疗功不可没,提醒乙肝患者在发生肝硬化前尽早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一旦发生肝硬化尤其失代偿肝硬化,就必须终身抗病毒治疗。
2.肝硬化合并脾亢患者白细胞明显低下,合并感染的判断必须与患者的基础WBC水平比较,而非按常规标准判断。此患者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脾功能亢进,6年前基础白细胞2.95×109/L,此次未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入院时血WBC6.3×109/L,N80.2%,结合临床发热伴腹胀加重,咳嗽,首先明确肝硬化合并感染,除了常规腹腔或上呼吸道感染,还要考虑下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此患者因病情及经济条件差,未同意胸部CT检查),甚至血流感染;左氧氟沙星经验治疗只能是暂时的举措,上次住院治疗腹腔感染有效,此次不一定有效或已产生耐药;尽力尽早明确感染病原体及药敏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腹水的稀释作用导致腹水中白细胞不是很高,甚至腹水李凡他试验阴性,血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必须尽早进行。
3.肠球菌是广泛分布的常见细菌。患有肝硬化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肠球菌作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腹腔感染,进而导致血流感染。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及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困扰。在欧美等国家,肠球菌所致血流感染比例逐年上升,且在所分离肠球菌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离率也呈上升趋势,在部分国家高达27.3%;粪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泌尿科、消化科和血液科,分别13.33%、16.67%和1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33%、10%、36.67%、33.33%、66.67%和60%。屎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消化科(29.41%),对上述抗菌药耐药率分别为88.24%、82.35%、88.24%、76.47%、23.53%和70.59%[1]。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粪肠球菌。两种肠球菌均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但万古霉素对屎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显著低于粪肠球菌。本患者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医生心里踏实,对病人也是一种应有的认真负责,结果当然是满意的。
参考文献
1.崔泽林,肖迨,冯婷婷,等.血流感染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研究.微生物与感染,2017,1:29-34.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