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嗪作用广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应用范围日趋扩大,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普遍,对于器官脏器处于不断发育成熟阶段的儿童,更应应注意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摘要
异丙嗪是吩噻嗪类衍生物,可用于抗过敏、镇吐、抗晕眩、晕动症以及镇静催眠。小剂量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大量和长疗程应用时可出现噻嗪类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共济失调等。我院收治了1名因过量肌肉注射异丙嗪注射液后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经过积极利尿促排泄等对症治疗后患儿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异丙嗪;儿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岁,因“风团样皮疹伴瘙痒”就诊院外诊所,考虑急性荨麻疹并予以肌注一次异丙嗪注射液50mg抗过敏治疗,皮疹稍缓解后回家。30分钟后患儿出现胡言乱语、神态模糊、烦躁不安、站立不稳、兴奋等症状,1h后抱入病房,入院查体:体温(T)36.6℃,脉搏(P)112次/分,呼吸频率(R)22次/分,血氧饱和度(SPO2)95%,血压(BP)99/55mmHg,体重18.5kg。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胡言乱语。颜面潮红,颜面部、躯干皮肤见片状皮疹,压之褪色。面色、口唇无发绀。未见鼻翼扇动及三凹征。颈软。双肺呼吸音稍租,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心音中强,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3次分。四肢肌张力正常、肢端暖。CRT<2秒。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均为阴性。
入院诊断:异丙嗪药物中毒
诊疗经过:入院检查,心电图:1窦性心律;2电轴不偏。细胞7因子:白介素-6 155.14p8/ml;心肌酶:肌酸激酶 2310.0U/L,肌酸酶同功酶283U/L。血常规、CRP、电解质未见异常。入科后予下病危,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心电监护及指脉氧监测生命体征,持续低流量吸氧,予以水合氯醛灌肠剂镇静、呋塞米利尿、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维生素C注射液营养心肌及补液。经过上述处理50min后,再次查看患儿呈入睡状,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入院第二日早晨,患儿
清醒,精神稍差,行走不稳,问答切题但反应稍迟钝,饮食、大小便正常。皮肤无潮红,颜面、躯干皮疹消退。入院第3日,精神较前好转,答题切题但反应稍迟钝,行走步态稍倾斜,头颅MRI:1.左侧颞极角蛛网膜囊肿。2枕大池增大。脑电图未见异常。入院第4日,精神、反应可,行走正常,心肌酶:肌酸激酶496.00 U/L,肌酸酶同功酶43U/L。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CRP等未见明显异常。入院第5日,情绪易激怒,出现攻击行为。入院第6日精神可,情绪稳定,步态正常予以出院。出院2周后随访,反应正常,无共济失调、烦躁不安、易激惹等表现。
2.病例讨论
盐酸异丙嗪是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属于吩噻嗪类抗组胺药,体内吸收快而完全,药效持续 6~12h,在肝代谢,经尿排出。其可拮抗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扩张,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降低体温、镇静止吐和加强麻醉药、催眠药及镇痛药的作用。小剂量下大量和长期用药可见吩噻嗪类常见的副作用,其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嗜睡、困倦、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他尚可引起眩晕、乏力、耳鸣、共济失调、视力模糊、复视、欣快、兴奋、烦燥不安、失眠、反应迟钝、排尿困难等,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1-2]。研究[3]显示在剂量适宜的情况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有中步履艰难、坐卧不安、面色发热、潮红、心率加快、哭闹不止、狂躁、吐字不清。多数密切观察后临床不适症状可得到显著缓解,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地塞米松或者地西泮的药物治疗方好转。儿童药物过量也可表现为中枢兴奋症状,幻觉、运动失调、手足舞动症、惊厥、面孔潮红伴高热等[4]。研究[5]显示服用异丙嗪后认知能力在给药后1~4 h出现显著下降,在8 h后逐渐恢复;平衡能力在给药后2~8 h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在12 h后逐渐恢复;头晕困乏在给药后8 h症状缓解;脉搏增快在4 h后逐渐恢复正常;给药后2~8 h血压显著降低,8 h后逐渐恢复。儿童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多在5h内缓解[6]。
异丙嗪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机制是异丙嗪等大多数抗组胺药物具有抗胆碱的活性,可轻度兴奋延髓和大脑,出现焦躁不安、多语等精神失常症状,呈类阿托品中毒反应[7-8]。
异丙嗪禁用于2岁以下儿童[9-10],由于呼吸问题(呼吸抑制)的风险,2岁及以上的儿童应谨慎使用。2岁以上儿童若需用于抗过敏,每次按体重0.125mg/kg或体表面积3.75mg/m2,每4-6小时一次。该患儿体重18.5kg,若按体重计算,单次应给予2.3mg,但给予了50mg,超过了正常剂量接近22倍,导致在用药后约30min即出现了胡言乱语、神态模糊、烦躁不安、站立不稳、兴奋表现,予以水合氯醛灌肠剂镇静后情绪稳定,约6h后苏醒,未再出现胡言乱语、神态模糊、烦躁不安、兴奋等,但其中共济失调持续2日,反应迟钝持续3日,激惹持续4日。期间除了心肌酶异常升高外,未见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患儿的临床症状与肌注异丙嗪注射液具有时间关联性,且患儿未接触其他可疑致敏药物、食物,故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很可能是由过量肌注了异丙嗪注射液所致。
异丙嗪急性中毒后的常规救治措施有:(1)立即洗胃: 用 1∶ 5 000 高锰酸钾溶液或 1% 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以 2% 鞣酸溶液留置胃内;(2)静脉输液:加速药物排泄,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补充适当能量、维生素等;(3)对症治疗: 尤其应注意呼吸、血压、心电图、意识变化,发现异常要做相应处理;(4)防治感染;(5)神经系统抑制的处理:吸氧,呼吸抑制时应采用人工呼吸,而不是使用中枢兴奋药[11-12]。中枢兴奋时的处理:一般只在发生惊厥时,酌用适量、快速、短时作用的镇静剂,以达控制惊厥的目的(如: 水合氯醛灌肠剂,儿童用量一般按体质量每次30-50mg/kg·次) 。若单纯应用上述常规内科治疗方法疗效不显著,可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患者进行抢救,目前的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血液透析(HD)、血液滤过(HF)、血液吸附(HP)、血浆置换(PE),由于异丙嗪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行 HD不能大量有效清除药物,多次 PE 联合 HP 治疗是一种可行方法[12]。长效巴比妥类、毛果芸香碱、组胺类禁用[12]。
该患儿肌注异丙嗪注射液量大,不良反应明显,处理上予以呋塞米加速药物排泄,水合氯醛镇静,同时补液、补充维生素、营养心肌抢救,成功缓解了患者的不适。
异丙嗪作用广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应用范围日趋扩大,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普遍,对于器官脏器处于不断发育成熟阶段的儿童,更应应注意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本例患儿药物过量事件的发生是由医务人员给药错误所致,应加强度对给药过程的核对培训,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才能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实现用药的安全、有效。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查看):
[1]严头耘.异丙嗪致精神症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1(03):195-196.DOI:10.3969/j.issn.1008-5734.2001.03.022
[2]林永棠.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致窦性心动过速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2,9(11):702.
[3]蔡常军.盐酸异丙嗪的不良反应20例临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30):93+95.DOI:10.16772/j.cnki.1673-1409.2014.30.041
[4]潘月明.异丙嗪过量患儿1例的急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3):4942-4943.
[5]高茸,马亚中,赵海霞,王肇源,张伟红,张华峰,袁海龙.抗组胺药异丙嗪对健康志愿者认知和平衡能力的影响[J].空军医学杂志,2021,37(01):67-70.DOI:10.3969/j.issn.2095-3402.2021.01.019
[6]左洪,黄娟,黄恒星.盐酸异丙嗪的不良反应4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02):162-163.
[7]郎秀状,林清暑,任吉霞.异丙嗪致精神症状1例[J].医药导报,2002(S1):124.DOI:CNKI:SUN:YYDB.0.2002-S1-133
[8]Hain T C, Uddin M.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vertigo[J]. CNS drugs, 2003, 17(2): 85-100.DOI:10.2165/00023210-200317020-00002
[9]徐晓涵. 澳大利亚禁止2岁以下儿童使用第一代口服镇静抗组胺药[J].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8, No.172(05):73-74.DOI:CNKI:SUN:YPJD.0.2018-05-018
[10]佚名. 盐酸异丙嗪安全信息[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6, 21(10):1
[11]魏雄,肖兴东. 急性异丙嗪中毒 1 例 [J] . 中国社区医师: 综合版,2008,10 ( 2) : 88 - 89.
[12]陈洁,何跃,赵蕾,吴鹏强,李发菊,何成松.大剂量异丙嗪急性中毒成功救治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534-3535+3537.DOI:CNKI:SUN:QKYX.0.2012-30-03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