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1994年开始,院庆活动放在了10月18日举行,但12月8日在湘雅医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期,当天湘雅人总能以特殊方式将关系湘雅发展的重大事件放在院庆日举办,以另一种方式庆祝湘雅的院庆。
12月8日,对湘雅人来说,是个有特殊意义、特殊情结的日子。正是在1914年12月8日,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所中外合作创办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长沙成立,开启了中西合办高等医学教育的旅程。
108年以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相继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私立湘雅医学院、国立湘雅医学院、湘雅医学院、湖南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时至今日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从1914年成立之日起,湘雅医学院的院庆庆典活动一直在每年的12月8日举行,直至1994年。综合考虑年终岁尾长沙天气特点等多种因素,1994年80周年院庆活动破例提前在10月18日进行,并延续至今。今天,我们摘选湘雅医学院12月8日院庆大事记,一起回顾湘雅医学院历史上的今天,缅怀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矢志奉献的湘雅先贤。
1914年12月8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成立
经过一波三折,1914年7月21日,代表湖南省政府的湖南育群学会与雅礼协会正式签订了《湖南育群学会 美国雅礼协会合办湘雅第一次契约》。是年底,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所中外合作创办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长沙潮宗街开办。12月8日,该校举行了成立仪式及首期医预科班开学典礼,张孝骞、汤飞凡等18名首班学生参加了开学典礼。12月8日,自此成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院庆日。
1914年中方代表颜福庆(右起一)、雅礼协会代表胡美(右起二)与湖南育群学会章遹骏会长(右起三)、干事陈润霖(右起四)签订合办湘雅的协议后留影。
1916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预科第三班在潮宗街举行开学典礼时留影。
1925年院庆10周年纪念号特刊《湘雅》发行
1924年7月,湖南育群学会和雅礼协会联合创办湘雅的第一次“十年协定”届满。鉴于前十年的良好合作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双方反复磋商,决定继续合作办学,并于1925年5月8日,签订了《湖南育群学会美国雅礼协会合办湘雅的续约》。按照教学年度安排,自1914年12月创立至1925年6月,学校(时称湘雅医科大学)教书育人已10个年头。因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的辞世,建校10周年的庆祝活动不宜举行而未办,但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为在该院实习的湘雅学子题写了“学成致用”的勉词。据考证,此为孙中山先生的绝笔题词。6月,发行院庆10周年纪念号特刊《湘雅》第二期,刊登了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刊载了第六班学生刘经邦撰写的《湘雅对于医学界的贡献》,细数了湘雅建校10年取得的斐然成绩。
1925年湘雅办学十周年纪念杂志《湘雅》及刊载的“湘雅校董姓氏录”“湘雅教员姓氏录”
1925年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临终前为湘雅医科大学第五届毕业生题写的勉词“学成致用”
1939年12月8日建校25周年暨首任校长颜福庆博士60华诞庆典
1938年8月,面对日军多次轰炸长沙,师生安全难保的局面,时“私立湘雅医学院迁校委员会”决议赴贵阳办学,开启了西迁之路。是年10月24日,在贵阳东山举行了第25学年开学典礼。1939年7月2日,在新建的贵阳湘雅村举行临时校舍落成仪式,8月16日,校董事会公选代理院长张孝骞教授继任院长。为迎接25周年院庆,出版了《私立湘雅医学院廿七学年度概况》,客观地记载了西迁一年多整个湘雅系统的概况(如搬运的物资、随迁的人数、贵阳湘雅村的建筑、与中央医院的密切合作、湘雅医院留守长沙服务等事项)。该文献是张孝骞院长带领湘雅西迁、初步稳定后的阶段性总结,是研究当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虽历经艰难困苦、仍弦歌不绝的重要历史文献。12月8日,举行了建校25周年暨首任校长颜福庆博士60华诞庆典纪念活动的筹备报告。该校同学会在校友间广泛倡导募捐活动,旨在“为母校建校25周年庆典之用、颜公(指颜福庆)60华诞而集”,所筹款项用于院庆学术活动,建设颜福庆图书馆,并在湘雅医学院、上海医学院设奖学金及研究员奖学金。当时贵阳出版的《革命日报》刊发了《湘雅医学院举行廿五周纪念》。
1938年4月22日,湘雅医学院西迁前首任校长颜福庆博士(前排中)、王子玕院长(前排右起四)、张孝骞代院长与教职工在长沙湘雅红楼前合影。
1938年8月27日私立湘雅医学院迁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议“西迁贵阳”。
在贵阳湘雅村饲养实验用小白鼠的动物室。该室是为防山区蛇咬动物而特建的吊脚楼,由湘雅医学院白施恩教授(微生物学家)精心设计。
1939年8月《私立湘雅医学院廿七学年度概况》
1939年贵阳出版的《革命日报》刊发了湘雅医学院35周年院庆活动的专文消息。
1944年12月8日再迁重庆中院歌嘹亮
1940年8月,学校更名为国立湘雅医学院。虽然湘雅医学院由私立改为国立,增加了办学经费的来源,但由于抗日斗争的艰苦卓绝,办学条件仍然十分艰苦,当时很多人深感彷徨苦闷,亟需一种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精神力量。为此,张孝骞院长广泛发动、多方征集,最后确定了“公勇勤慎、诚爱谦廉”的院训。1941年6月1日,《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第一卷第二号推出了饱含爱国情怀、具有湘雅特色的国立湘雅医学院院歌及歌词说明。院训、院歌的诞生为团结湘雅师生、共克时艰起到了旗帜性的作用。1944年12月7日,因日本的侵略已至贵州独山,学校被迫再迁重庆。次日,时值30周年院庆之际,跋涉在黔川崇山峻岭的湘雅师生在瑟瑟寒风中,高唱着院歌,表达着对院庆的纪念情怀。“历尽艰难颠沛,壮气直无前”“宏创造 利人天 发扬光大 亿万斯年”的院歌给他们无限的前进力量。诞生于战火中的院训与院歌充满着深厚的家国情怀,经久不衰、唱响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湘雅人。
1944年12月,湘雅22、23班部分学生北上重庆途中在贵州遵义的合影。
1940年张孝骞院长择定的院训与1941年《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刊出的首版院歌(作词龙伯坚,制谱唐学咏)
1942年《国立湘雅医学院要览》刊出的院歌和歌词说明
1948年12月8日编印《院庆特刊》
1946年,湘雅医学教育系统各成员相继回返长沙。6月,张孝骞院长接受了美国邀请,赴美访问、考察与讲学,由肖元定教授出任代理院长。12月8日,全校举行了回返后的第一次院庆。1947年夏,张孝骞教授归国后,拟去协和医学院任教,不再担任院长职务。1948年4月凌敏猷教授接任院长。12月,上任不到一年的凌敏猷院长深感责任重大,有必要总结抗战办学及重建以来的各项业绩,既作为对前任院长和同时代人士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湘雅人的激励。于是,在12月8日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34周年庆典,印制了《国立湘雅医学院三十四周年纪念院庆特刊》,刊登了胡荣琦的《颂辞十五章》、凌敏猷的《本学院之缘起与经历》、邓一韪的《湘雅医院—本院合作实习医院之一》、王泰元的《护校复员三年之情况略》、本刊编撰委员会的《复员以后之湘雅之建筑、教职员、学生、图书设备、教学活动》等,系统总结了学校抗战复员以来的主要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该刊封一载有《湘雅院舍配置图》,详细说明了校园、医院及配套设施的布局,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湘雅办学34周年《院庆特刊》刊发的1948年湘雅院舍配置图(注:军库路现为蔡锷路)
1951年12月8日湘雅全部回归人民怀抱
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9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部发布命令:定于9月11日开始接管国立湘雅医学院,至19日全部结束,学校暂属湖南临时省政府教育厅领导,而湘雅医院、湘雅护校仍为私立。12月8日,在院庆35周年之际,与湘雅医院、湘雅护校联合举行庆祝活动,并开放全院展览三天,供各界民众参观。1950年1月,学校改隶属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管辖,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直接领导。1951年1月12日,湘雅医学院、湘雅医院、湘雅护校联合呈函中南军政委员会,要求政府接管湘雅医院及湘雅护校,并由湘雅医学院直接领导。是年9月,根据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国立湘雅医学院更名为湘雅医学院。12月8日,37周年院庆日,湘雅医学院奉令全面接管湘雅医院和湘雅护校,正式确立了湘雅医学院领导湘雅医院、湘雅护校的管理体制。至此,在湘雅医学院由军代表接管两年多之后,湘雅医院、湘雅护校真正归到了新中国怀抱。
1949年9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部发布接管国立湘雅医学院的第2号命令。
1949年9月8日,凌敏猷院长签发“奉令派员接管布告”,并遵嘱要求在接管期间,本校各部负责人应经常驻校,随时准备接管。
1949年12月7日,凌敏猷院长签发了举行35周年院庆庆祝活动并开放全院展览三天的布告。
1951年12月8日,在北院小礼堂(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建筑)举行了院庆及接管医院、护校庆祝大会。
1964年12月8日首任校长颜福庆回校致辞
1964年12月8日,学校(时称湖南医学院)隆重举行了庆祝建校50周年活动。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的批示,举办了建校成就展览,重点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成果。50年来,学校得到了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15年的医学教育成就,为新中国培养输送了高水平、经正规培训的医学人才3160名,相当于前35年(1914—1949年)的9倍多,还为省内外培育了进修生2117名。同时,编辑出版了《湖南医学院科学研究进展概况——五十周年院庆纪念》专集。值得一提的是,首任校长颜福庆博士在首届毕业生吴绍青教授的陪同下参加了院庆活动,并发表了致辞。他说:“一九一四年‘湘雅’医学院成立,直到一九二七年离开,我前后在长沙工作了十八年。十八年不是一个短时间。我的青壮年时代几乎大部分是在长沙度过的,‘湘雅’是我一生从事医学教育工作的起点,长沙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我故地重来,内心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再谈和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关系也是很深的,我认为‘上一医’和湖南医学院不单单是兄弟院校,而且是血亲……”“必须根据指示精神(指:毛主席在春节座谈会上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继续深入教学改革,在教学上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红、专、健的全面发展,总之要打破旧框框、旧制度,去掉洋教条土教条,使医学教育走上一条适合于我国建设需要的新道路,并为世界医学科作出巨大的贡献”。
湖南医学院科学研究进展概况——五十周年院庆纪念
首任校长颜福庆博士为湖南医学院办学50周年准备的讲话稿(由复旦大学档案馆捐赠电子版)
1984年12月8日总结两个35年的成绩
为做好70周年院庆活动,1983年10月15日湖南医学院向卫生部报送了《关于进行七十周年校庆活动的报告》(院行字〔83〕006号),11月5日卫生部批复原则同意举行七十周年校庆活动。11月24日又向湖南省委宣传部并转省委呈报了《关于举行湖南医学院七十周年校庆活动的请示报告》(院党字〔83〕006号),同日成立了校庆筹委会及其办事机构。1984年1月4日,向省教育厅并转教育部提交了《关于举行湖南医学院七十周年校庆活动的请示报告》(院行字〔84〕001号),1月28日教育部批复同意从俭举办七十周年校庆。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出版了《湘雅春秋第一集》《湖南医学院院庆70周年科研论文集》《校庆特刊(教学论文集)》《湖南医学院校友录1914-1984》。12月8日,在南院大礼堂举行了建校七十周年庆祝大会,1200余名国内外校友、4000余名师生员工参加。
1984年12月8日,时任湖南医学院党委书记何鸿恩同志主持院庆大会
1984年12月8日,湖南医学院在南院大礼堂举行院庆70周年庆典大会,徐有恒院长以“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三个面向’,更好地开创全院工作的新局面”为题向大会作报告。
1984年12月20日,湖南医学院院报选登了教育部、卫生部、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及张孝骞教授的贺电贺信,刊登了颜志渊(颜福庆之孙)撰写的《喜来长沙贺校庆 告慰祖父颜福庆》,文中深情回忆了颜福庆博士在1964年50周年校庆来母校参加校庆活动一事。
左上:1984年12出版的《湘雅春秋第一集》
右上:1984年12出版的《校庆特刊》
左下:1984年12出版的《湖南医学院院庆70周年科研论文集》
右下:为庆祝70周年院庆编印的《湖南医学院校友录1914-1984》
1984年,为庆祝70周年院庆征集《校友录》、《院史资料》学术讨论关于庆祝大会在报刊上刊登的启事、消息、公告等。
1987年12月8日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
1987年12月,经湖南省政府、国家卫生部同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12月8日,在校庆73周年之际,举行了湖南医科大学挂牌仪式。罗嘉典出任改名后的第一任校长。1988年1月,学校启用新印章。
1987年12月14日,卫生部批复湖南医学院改名为湖南医科大学
1987年12月,湖南医学院改名湖南医科大学的历史瞬间(蔡遗生摄)
1992年12月8日附三院开诊
1992年,对附属医院来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是年7月,学校第一、二附属医院(即现在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同时以高分通过医院分级管理评审,一次验收达标,被湖南省卫生厅授予“三级甲等医院”称号。12月8日,在78周年校庆之际,附三院(即现在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宣布对外开诊。同日,由港澳130多位校友捐赠和附三院共同投资兴建的港澳校友楼奠基。
20世纪90年代初河西湘雅新校区筹建指挥部工作人员合影
1989年11月28日附三院破土奠基,时任湖南医科大学党政主要领导在河西新校区工地合影
1989年11月28日,时任副省长王向天出席附三院奠基典礼。
1992年12月8日,78周年校庆之际,附三院对外开诊,港澳校友楼奠基。
1994年80周年院庆活动在10月18日举行
综合考虑年终岁尾长沙天气特点等多种因素,不宜在12月8日举行院庆活动,结合具有湘雅特色、承载了数代湘雅人记忆的病栋大楼(即湘雅红楼)奠基仪式是1915年10月18日的历史情况,于是1994年80周年校庆活动挪在了10月18日举行,并沿袭至今。为迎接80周年校庆,学校组织出版了《湘雅春秋八十年》《湘雅人物》《湘雅科研》,并在湘雅老校区敬立了颜福庆、张孝骞两位先贤的雕像。
1994年10月18日,时任校长胡冬煦在湖南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庆祝会上讲话。
1994年院庆80周年出版的《湘雅春秋八十年》
左:1994年院庆80周年出版的《湘雅人物》
右:1994年院庆80周年出版的《湘雅科研》
结语:尽管从1994年开始,院庆活动放在了10月18日举行,但12月8日在湘雅医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期,当天湘雅人总能以特殊方式将关系湘雅发展的重大事件放在院庆日举办,以另一种方式庆祝湘雅的院庆。
致谢:中南大学档案馆、复旦大学档案馆在史料方面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资料:
1.黄珊琦.老湘雅故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
2.刘笑春,李俊杰.湘雅春秋八十年[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3.黄珊琦,龙大为.张孝骞在湘雅[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
编辑:沙丽娜
审核:赵晓华
责编:赵丽萍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文案:刘志胜 常实 段绍斌 黄珊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