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首例局麻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徐州一院完成
11月24日,江苏省首例局麻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该院王相智、韩冬心脏瓣膜病团队赵跃武主任主术完成。患者术后康复迅速,目前已顺利出院。
病史资料
患者为69岁男性,因间断胸闷就诊,否认其它特殊病史,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彩超发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跨瓣流速4.81米/秒,平均跨瓣压差58mmHg,左心室发生代偿性肥厚,室间隔14mm,左室后壁13mm。患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明确。
CT评估
主动脉根部CT评估示患者为先天性二叶畸形,Type 0型二叶瓣,瓣环直径24.9mm,流出道直径23.5mm,窦管交界直径38.1mm,升主动脉43.8mm。
基本径线
瓣上结构
投射角度
冠脉情况
入路评估显示髂总动脉略迂曲。
术前讨论
患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诊断明确,但患者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经徐州一院心内科专家王相智、赵跃武、吴慧敏、刘孝均,心胸外科专家韩冬、麻醉科专家王德领、导管室孙宁护士长等众多专家仔细研判病情,并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吴永健教授远程讨论后,决定为患者行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参与本次手术开展的专家还有徐州一院心内科王又平、何海燕、李菲,超声科刁晓梅、导管室卢薇、张坤、陆文祎。
手术过程
手术采用局麻+镇静(MAC),无气管插管、无食道超声、无桡动脉压力检测、无导尿、超声引导入路穿刺、术后普通病房衔接的方式。麻醉科王德领主任精心设计了本次麻醉方案,整个过程患者则均处于浅睡眠随时可唤醒状态,既避免了患者的紧张焦虑,又避免了全麻对机体的影响和手术时间消耗。
手术以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克服了血管入路扭曲延长、横位心、二叶瓣瓣叶冗长对瓣口遮挡等重重困难,最终跨瓣成功,以22球囊预扩张后,顺利植入27 Vitaflow liberty 人工生物瓣膜。·
主动脉根部造影
跨瓣
球囊预扩张
瓣膜定位
最终手术效果
术后返回普通病房,次日即下床活动。复查心脏彩超示TAVR人工瓣膜功能良好,主瓣跨瓣流速降至2.2米,平均压差降至11mmHg,目前已顺利出院。
大咖点评
王相智教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前,极简术式(局麻术式)已是西方发达国家TAVR术的主流术式,占到全部TAVR手术的60%以上。国内由北京吴永健、宋光远教授团队率先开展。杭州王建安、刘先宝团队曾完成TAVR手术当日出院病例。该术式大幅简化、优化了手术操作环节、减小了血压波动范围,在节省手术时间和医疗资源的同时还降低了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本次徐州一院在江苏省内的率先开展,将有力推动苏北乃至江苏全省TAVR技术的发展,为TAVR技术进一步推广做出贡献。
术者简介
赵跃武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徐州一院心内一科副主任江苏省心血管病康复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心血管病学会委员,徐州市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重点工作方向为心力衰竭及心脏瓣膜病领域。曾在国家心血管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中心研修,直接参与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手术操作超过200例,对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钳夹术 (TEER)及食道超声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学习。开展了徐州市首例应用冠脉保护技术的TAVR术、徐州市首例独立开展TAVR术、徐州市首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TAVR术、苏北地区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钳夹术(MitraClip),江苏省首例局麻下TAVR术。主持完成市厅级科研课题二项,在研一项,撰写中英文科研论文20余篇,参编心脏瓣膜病专著一部,获2021全国心血管病年会优秀论文奖。
· END ·
本文内容为“严道医声”发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